从利是钱教导孩子管理金钱

  中评社香港1月16日电/大公报报导,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亦是小朋友最开心的节日,皆因可以“利是”。有父母要孩子将利是钱全部“上缴”,作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开支,有些当作孩子教育储蓄基金,有些全部“下放”给孩子随意任用,那如何处理这笔每年都有的金钱,才能够皆大欢喜呢?

  (一)属于孩子的利是钱

  农历新年是包含人际与两代间爱的流露,利是正是长辈给后辈的祝福和美意,是值得重视及传承的人伦关系。至于利是钱方面,父母亦可以把握时机,向孩子灌输金钱分配及预算观念。

  首先,利是是长辈给后辈的祝福,所以利是钱的“归属权”应该是属于孩子的。但一般孩子对金钱没有管理经验与能力,因此家长可以与孩子商讨,共同拥有“行使权”,采取“共同管理”的方式。

  (二)利是祝福寓意重于钱

  不过,让孩子清晰理解“利是”本是满载祝福的寓意尤为重要。所以父母可以按孩子对金钱认识的程度,一起商讨金钱的使用方法。但在商讨怎样使用之前,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先重视收到多少封利是,即表示得到多少长辈的祝福(例:孩子今年收到20封利是,比去年多收两封,即代表今年获得的祝福多了,被祝福的幸福快乐感也增加了),将利是焦点先放在祝福寓意者身上,心存感恩,然后才处理利是内里的钱,这才是中国人传统原意,别给金钱世界扭曲。

  (三)“利是”钱的分配法

  利是钱可能是孩子拥有人生第一笔属于自己的资产,意味父母也要开始教导孩子管理金钱。

  1)储蓄50%

  新年后是启动储蓄的好时机,利用利是钱为孩子设立户口。有不少银行提供儿童储蓄户口,并附有利息,除了可以教育孩子明白银行运作,亦能够培养孩子学会“积谷防饥”的观念。

  2)花钱30%

  让孩子达成梦想,享受花费的乐趣亦是重要部分。如平日父母不会付出金钱购买的东西,孩子可以用这些金钱购买想要的物品,并明白这是个人花费,享受财务自由的快乐。

  3)分享20%

  “表爱心见真情”是理财教育重要的一环。当孩子得到第一笔自己的金钱时,应及时灌输“施比受更有福”道理,让他们明白得到金钱后可以留部分与人分享,从而培养爱心,同时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