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里”见证“16万公里”跨越

  中评社北京1月1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随着中国铁路步入电子客票时代,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的老铁路人孙昆育,一方面为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骄傲,一方面也有些感伤,“我收藏火车票30多年,以后无票可藏了。”

  走进孙昆育的收藏间,卡片式火车票、代用票、站台票、月票……各式火车票6万余张、重达50公斤,连起来超过1公里,这些火车票不仅是他个人记忆的载体,也成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发展历程的见证。

  1990年,孙昆育在客运段工作,每天接触大量旅客和车票。看到被旅客丢弃在垃圾堆里的火车票,孙昆育心痛不已,“一张火车票就是一段回忆。看着火车票,我能想起去过这么多地方、服务过这么多旅客,挺值得纪念的。”

  孙昆育的父母也是因铁路结缘,孙昆育说,“铁路修到哪,我们一家便搬到哪。”这也让孙昆育对铁路、火车产生了特殊情感。

  30多年的火车票收藏从此开启。开始时孙昆育见票就捡,时间长了,藏品多了,孙昆育收藏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列车每到一个车站,他都会向当地人打听火车票收藏的信息,有时为了找一张票,孙昆育要辗转好几个城市。

  中国计算机车票母版票、面额高达894000老挝基普的火车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手写票、云南高铁首趟列车票……30多年积累,孙昆育手上有不少难得一见的藏品。“这些火车票可记录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