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李家超施政报告获各界高度评价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行政长官答问会,答覆议员就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的质询(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1月1日电(记者 陆文煜)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此为他任内第一份施政报告。新一份《施政报告》以“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为题,重点提及房屋土地、基层医疗、北部都会区、招商引才、科创教育、青年发展等主题,勾画香港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和政策措施。李家超称,这是属于香港市民的《施政报告》。在《施政报告》发布后,多名政党立法会议员会见传媒,表达对施政报告的正面评价。《施政报告》发布半个月以来,更获得社会的高度肯定。

  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表示,《施政报告》回应了社会各方需求。她认为,提出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助政府日后为各项基建项目融资,形容是突破性措施。新民党常务副主席黎栋国指出,《施政报告》在招揽人才方面提出不少措施,形容政府以往态度被动当下“人才服务窗口”是主动出击的措施。除了招揽人才外,《施政报告》回应了如何保留人才的措施,提出一站式服务,让人才来港后可以稳定下来,以香港为家。这些措施认为对推动本港经济行成新引擎新动力而言至关重要。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提到,《施政报告》展现大局观念,具备国际视野,改革思维及执行意识,显示特首广泛吸纳意见,有助解决深层次矛盾。她表示,对于政府称抗疫不走回头路,以最少代价换取最大成效的原则表示认同,期望加快与国际及内地恢复正常通关,让香港全面走向复常。

  笔者认为,《施政报告》能够获得高度评价有两点原因。首先,《施政报告》广泛收纳市民意见,前期进行了深入的质询工作。根据政府提供数字,本年谘询期间一共举行34场谘询会,远超政府预期。2022年《施政报告》,政府共举办了34场谘询会,其中25场由行政长官主持,包括两场地区谘询会。出席谘询会人士来自不同专业界别。此外,两场地区谘询会邀请了全港18区的地区代表,有基层、中产、退休人士、青年、学生和少数族裔人士等不同背景,有广泛代表性。两场地区谘询会均由香港电台制作及透过网上及港台电视作现场直播。每场均由行政长官联同12位司局级官员亲自参与,他们与出席的地区代表交流和听取他们多元的意见,让政府更好掌握地区的关注和对《施政报告》的期望。另外,政府还收到6,900份建议书。最终,《施政报告》在房屋供应、完善治理、吸引人才等方面重点着墨,回应香港社会各界关切,贯彻体现了“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理念。

  其次,《施政报告》配合国家发展趋势,引领香港以自己所长回应国家所需,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此次《施政报告》正值二十大会议期间发布,受中央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的影响,香港政府也在调整治理思路,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突破治理瓶颈。《施政报告》中的土地房屋政策、重视布局科创产业,抢人才、积极开发建设“北部都会区”、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政策方针受到各界好评,被称为“往前迈一大步”。二十大报告中更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民生经济问题是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施政报告》立足于“一国两制”给予特区的独特地位和优势,直面民生痛点和难点,提升了各界士气。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施政报告》为香港的下一个五年描绘了宏伟蓝图,有突破性、创新性和前瞻性,令人憧憬。特区政府下一步应当提高行动力和完善治理能力,按照所拟定的KPI逐步落实,将愿景变为实景。香港的明天定会更好,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定会不断提高。

李家超出席立法会行政长官答问会,答覆议员就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的质询(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1月1日电(记者 陆文煜)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此为他任内第一份施政报告。新一份《施政报告》以“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为题,重点提及房屋土地、基层医疗、北部都会区、招商引才、科创教育、青年发展等主题,勾画香港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和政策措施。李家超称,这是属于香港市民的《施政报告》。在《施政报告》发布后,多名政党立法会议员会见传媒,表达对施政报告的正面评价。《施政报告》发布半个月以来,更获得社会的高度肯定。

  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表示,《施政报告》回应了社会各方需求。她认为,提出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助政府日后为各项基建项目融资,形容是突破性措施。新民党常务副主席黎栋国指出,《施政报告》在招揽人才方面提出不少措施,形容政府以往态度被动当下“人才服务窗口”是主动出击的措施。除了招揽人才外,《施政报告》回应了如何保留人才的措施,提出一站式服务,让人才来港后可以稳定下来,以香港为家。这些措施认为对推动本港经济行成新引擎新动力而言至关重要。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提到,《施政报告》展现大局观念,具备国际视野,改革思维及执行意识,显示特首广泛吸纳意见,有助解决深层次矛盾。她表示,对于政府称抗疫不走回头路,以最少代价换取最大成效的原则表示认同,期望加快与国际及内地恢复正常通关,让香港全面走向复常。

  笔者认为,《施政报告》能够获得高度评价有两点原因。首先,《施政报告》广泛收纳市民意见,前期进行了深入的质询工作。根据政府提供数字,本年谘询期间一共举行34场谘询会,远超政府预期。2022年《施政报告》,政府共举办了34场谘询会,其中25场由行政长官主持,包括两场地区谘询会。出席谘询会人士来自不同专业界别。此外,两场地区谘询会邀请了全港18区的地区代表,有基层、中产、退休人士、青年、学生和少数族裔人士等不同背景,有广泛代表性。两场地区谘询会均由香港电台制作及透过网上及港台电视作现场直播。每场均由行政长官联同12位司局级官员亲自参与,他们与出席的地区代表交流和听取他们多元的意见,让政府更好掌握地区的关注和对《施政报告》的期望。另外,政府还收到6,900份建议书。最终,《施政报告》在房屋供应、完善治理、吸引人才等方面重点着墨,回应香港社会各界关切,贯彻体现了“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