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一切力量参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中评社北京1月7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化发展拔节而上、积厚成势,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数字基础设施。”日前,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国家数据局举办的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公开发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何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摆在眼前的新课题。

  沈竹林表示,制定《指引》旨在力争能够说清楚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愿景和建设目标,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协同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进一步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全面支撑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发展。

  对于《指引》的出台,沈竹林表示,期望能产生四方面的效果。

  首先,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了行业、区域、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定位,围绕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部署了建设任务,为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其次,推动技术收敛,为技术的基础设施化奠定基础。一般来说,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历程看,往往会经历前期快速发展、中期有序收敛、后期稳定发展三个阶段。例如,在我国移动通信从3G到4G,再到5G的发展过程中,即使多种技术路线的不断整合,最终形成5G兼容并蓄的标准体系。目前,数据流通利用领域已初步形成数场、可信数据空间、数联网、数据元件等应用实践,也出现了包括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等多种技术路线。这些应用实践和技术路线各有特点,不断发展,推动技术收敛和融合,既可以协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也有利于实现规模化部署和系统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