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硅谷?苏俊宾:应先解决4大隐忧

针对“行政院大南方新硅谷推动方案”,桃园市副市长苏俊宾呼吁,兼顾产业均衡、公正转型、文化保存与生态保育。(照:“行政院”提供)

  中评社台北1月2日电/“行政院会”2日通过“大南方新硅谷方案”,中国国民党籍桃园市副市长苏俊宾感叹:“全台都是大硅谷!”直指除了交通、医疗和教育的配套,还有产业辅导资源失衡、未落实公正转型、文化资产脉络流失、环境与生态廊道破坏等4议题遭漠视,期待“中央”把指定部会提出全局观的上位指引纳入整体规画,并提供给地方当规画时的指引。

  “行政院”院会2日通过“大南方新硅谷推动方案”,预计将以台南沙仑为起点,在嘉义至屏东规划建置科技产业园区,串连半导体S廊带,实现“AI产业化、产业AI化”的目标,全面提升台湾在全球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对此,苏俊宾肯定较先前提出的桃竹苗大硅谷计划相对完善,有盘点对于产业发展带动的部分冲击,同步推进交通、水电、医疗等硬体配套,但仍直言许多开发过程中会遭受重大影响的项目始终没有纳入“行政院”经济发展委员会”的讨论。

  苏俊宾支持政府投资具有竞争力与未来性的产业,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要想办法辅导转型,“但不属于前后两种定义、位于中间的怎么办?”他常在地方听到业者抱怨“政府都只关心科技业”,各项租税与辅导资源,也都倾斜,以“经济部”的“领航企业研发深耕计划”为例,补助科技业研发加总超过百亿元,但一般制造业难申请;而“国科会”开发的科学园区要求研发费用比率需达到营收的8.73%,这除科技业外,一般产业几乎不可能进驻。

  此外“经济部”的产创条例针对税额抵减也是要求厂商研究发展费用需达新台币60亿元,且研究发展费用需占营业收入净额比率达6%,才可享有研究发展支出金额25%及购置全新设备5%的营利事业所得税额抵减等措施,这些都导致被定义为非科技业的产业,明明在国际还有竞争力,但面临人才招募、技术投资缺乏资源,苦不堪言。

  苏俊宾说,“劳动部”应及早介入,评估公正转型缺口提出配套,及早化解劳动条件与薪资两极化的风险!”“国家”整体产值的提升绝对重要,但产业发展不仅应追求指标企业的成长与产值提升,也应注意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议题,单靠补贴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唯有透过产业结构的精准设计,确保劳工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就业与生活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公正转型。   苏俊宾建议,“经济部”与“劳动部”应共同规画辅导策略,区分产业型态,除了积极扶持高科技产业、针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型并提供再就业支持,也针对传统与对台湾基础需求有贡献的产业(如纺织业、食品工业等)给予适切辅导,以符合公正转型的产业转型避免后续的社会冲击。

  苏俊宾提醒,大型开发计划中的文化脉络保留与文化资产冲击,以桃园航空城为例,大园历史最悠久的庙宇几乎都面临迁庙议题,即便已经具有文资身份的庙宇如福海宫的指定民俗的飞辇轿、过金火也无法幸免,规画与开发如何兼顾传统文化的延续与文资的保存,也是目前普遍较为缺乏关注的议题。

  “零碎化的保护策略创造的可能是注定消失的生态孤岛,无法串联生态廊道!”苏俊宾说,明显会被牺牲的还有生态与湿地的保护,不论是“桃竹苗大硅谷”或是“大南方新硅谷”都是跨县市、大规模、结合重大交通发展的大型计划,除非在上位的计划就已纳入“农业部”、“环境部”的上位政策冲击考量,若在核定的大范围计划中,由各县市政府切割后的各项计划审查,将面对审查原则不一、生态与环境的价值无法保留与彼此呼应的困境,生态廊道遭切割、绿覆与湿地的流失、农业利用土地的减少都是可预期的。

  苏俊宾指出,大硅谷计划中应该纳入“环境部”、“农业部”、“劳动部”的上位政策指引,与“经济部”共同检视产业辅导资源是否均衡、产业转型后是否落实公正转型、文化资产与脉络如何延续以及区域之环境与生态廊道串联议题。在重大计划推进过程中,需采取全局观的政策思维,避免全台都是硅谷的思维下,产业失衡、就业条件两极化与文化、生态资源大量流失的困境。

  “行政院长”卓荣泰指出,桃竹苗大硅谷因起步较早,面临更多新状况,各部会应将这些挑战视为宝贵经验,并在其他地区推动类似计划时提前准备。他强调,政府不会遗漏任何产业,过去的传统产业对台湾贡献良多,未来也将继续发展。以高科技带动传产与中小企业,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也是南北双硅谷计划的核心目标。

针对“行政院大南方新硅谷推动方案”,桃园市副市长苏俊宾呼吁,兼顾产业均衡、公正转型、文化保存与生态保育。(照:“行政院”提供)

  中评社台北1月2日电/“行政院会”2日通过“大南方新硅谷方案”,中国国民党籍桃园市副市长苏俊宾感叹:“全台都是大硅谷!”直指除了交通、医疗和教育的配套,还有产业辅导资源失衡、未落实公正转型、文化资产脉络流失、环境与生态廊道破坏等4议题遭漠视,期待“中央”把指定部会提出全局观的上位指引纳入整体规画,并提供给地方当规画时的指引。

  “行政院”院会2日通过“大南方新硅谷推动方案”,预计将以台南沙仑为起点,在嘉义至屏东规划建置科技产业园区,串连半导体S廊带,实现“AI产业化、产业AI化”的目标,全面提升台湾在全球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对此,苏俊宾肯定较先前提出的桃竹苗大硅谷计划相对完善,有盘点对于产业发展带动的部分冲击,同步推进交通、水电、医疗等硬体配套,但仍直言许多开发过程中会遭受重大影响的项目始终没有纳入“行政院”经济发展委员会”的讨论。

  苏俊宾支持政府投资具有竞争力与未来性的产业,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要想办法辅导转型,“但不属于前后两种定义、位于中间的怎么办?”他常在地方听到业者抱怨“政府都只关心科技业”,各项租税与辅导资源,也都倾斜,以“经济部”的“领航企业研发深耕计划”为例,补助科技业研发加总超过百亿元,但一般制造业难申请;而“国科会”开发的科学园区要求研发费用比率需达到营收的8.73%,这除科技业外,一般产业几乎不可能进驻。

  此外“经济部”的产创条例针对税额抵减也是要求厂商研究发展费用需达新台币60亿元,且研究发展费用需占营业收入净额比率达6%,才可享有研究发展支出金额25%及购置全新设备5%的营利事业所得税额抵减等措施,这些都导致被定义为非科技业的产业,明明在国际还有竞争力,但面临人才招募、技术投资缺乏资源,苦不堪言。

  苏俊宾说,“劳动部”应及早介入,评估公正转型缺口提出配套,及早化解劳动条件与薪资两极化的风险!”“国家”整体产值的提升绝对重要,但产业发展不仅应追求指标企业的成长与产值提升,也应注意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议题,单靠补贴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唯有透过产业结构的精准设计,确保劳工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就业与生活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公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