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将普遍推行的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电/据新华网消息,随着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举措引发公众关切——末等怎么划定?哪些人员会被“退出”?国务院国资委12月27日举行的一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释放了新的信息。
缘何推行这项改革?
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信息显示,2025年底前,国有企业将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应该说,推进这项改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考量。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国有企业只有加快提升效率、激发活力,加速人才队伍优化,才能有效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对国有企业而言,深化企业经营管理市场化改革成为必答题。
事实上,聚焦这一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探索不断:在2020年至2022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有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项改革打破“铁交椅”,通过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等“白纸黑字”的契约,明确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改革迅速在全国国有企业内铺开。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企业国有资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子企业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比例超过97%,覆盖全国超7.6万户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达到56%。
能上,还要能下。专家表示,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是为了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将相关改革做深做实,提升国企的管理效率,实现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