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热线背后的“民生探针”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轮椅坏了,找不到维修的地方,能帮忙联系下原厂家更换零件吗?”“家人是一级肢体残疾人,需要去医院看病,能否协调一辆无障碍出租车?”“请帮忙核实我家孩子的康复基金信息。”……在北京市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一通通热线电话此起彼伏,查询、维权、求助,各类诉求寄托着残疾群体的信任与期待。

  电话响、民意通、民心暖。热线“一根针”,串起首都残疾群体民生“万根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北京市残联系统办理接诉即办工单共7357件,平均响应率100%、解决率和满意率超过99%。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坚持,也是倾听、回应残疾人诉求的真实写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1年底,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群体家长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向北京市残联反馈,此类残疾学生由于肢体障碍无法按时完成考试,在中考及各类考试中,不能享受像高考一样延长考试时间的合理对待。经过市残联与市有关部门的不断沟通与反复研判,在2023年北京市中考时政策进行调整,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群体和视力残疾人享受延长考试时间,为视力残疾考生提供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和允许携带盲文笔等便利举措落地。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他们遇到急难愁盼的事需要更多的关注、更大的热心和更迅速地处理解决。”北京市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接诉即办工作人员付晓旭说,工作态度是首要条件,解决问题才是核心和关键。

  为了精准有效瞭解一线实情、倾听呼声、解决困难,北京市残联在2023年初开始实施“接诉即办结对共促”工作机制,市、区、街乡镇残联三级联动,由市级部门、单位一把手带队到区残联对接,及时瞭解掌握接诉即办工单情况、存在问题及工作需求,与区残联一同走进街乡镇、走到残疾人身边。

广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