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清华通过整并案 中华大学将成科技园区
中评社新竹12月10日电(记者 卢诚辉)新竹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今日全票通过整并中华大学意向案,将与中华大学接续讨论整并具体规画,预计于明年向“教育部”提交计划书。新竹清华大学表示,感谢中华大学捐赠校地及校产,将秉持中华大学董事会私人兴学的初衷,在中华校地设立“清华平方科技园区”,持续推动研究与教学。
新竹清华大学指出,整并中华大学意向案已在上个月的校务发展委员会讨论,并经全票通过,依校内程序送交今天召开的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校务会议的组成包括1百多位教师、职员及学生代表。
新竹清华大学说明,中华大学是最邻近新竹科园学区的私立大学,地理条件优越,未来继续培育半导体人才的发展可期,对产业发展也有正面助益。新竹清华将在此设立“清华平方科技园区”,华平方象征新竹清华与中华合力培育人才与研究发展的愿景。
新竹清华大学表示,在半导体学院院长林本坚的带领下,半导体学院将首先进驻“清华平方科技园区”,其他既有及新设的院、系、所与创新育成中心也将视发展需要延伸至新校区。
此外,“清华平方科技园区”也将对准“国发会”“桃竹苗大硅谷推动方案”,开展“国家”核心战略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整合
“国卫院”等公部门研究动能、链结竹科企业,构建产学技转平台,形成半导体聚落;提供海内外新创企业研发空间,规划国际大厂进驻竹科路径,吸引外资来台设立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串联竹科科技廊带。
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高为元指出,海外许多知名大学都设有科学园区,如美国史丹佛大学早在1951年即设立占地2百多公顷的研究园区,成为其后硅谷兴起的关键与引擎;圣地牙哥加州大学也设有研究园区,吸引许多新创公司及研究人员进驻,促进创新技术的商业化,也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竞争力。
台湾第一件公、私立大学的整并案,是“教育部”去年通过的台科大与华夏科大整并案,等到华夏学生原校毕业、学校退场后,再由台科大接手。“教育部”建议未来的公私并也可采取类似的模式。因此,新竹清华大学与中华大学整并案也将参采以上整并模式进行。
根据台湾私立大学法第74条,学校法人解散清算后,其剩余财产之归属,可依董事会决议,并报请主管机关核定后,捐赠予公立学校、其他私立学校之学校法人,或办理教育、文化、社会福利事业之财团法人。
新竹清华大学透露,与中华大学的接触始于今年2月,双方互访后成立专案工作小组,初步评估公私整并可行性、资源活化与整合效益等事项,并将评估结果带回校内进行相关程序讨论,逐步形成共识。此案也获得清华大学校友总会的积极支持。
新竹清华大学表示,整并案的成功在于细节的落实,未来将与校内师生充分沟通,谨慎进行财务分析、人事成本、跨校区行政管理、各校区定位、投产效益等各项评估。
中华大学对此也回应指出,建议两校尽快筹组整并推动委员会与工作小组,希望于明年3月前共同完成整并计划书,经双方校务会议及中华大学董事会通过后,于明年4月底前报请“教育部”核准。由于“教育部”对公私整并的方式表达支持,中华大学对于通过整并案抱持信心。整并案是由中华大学先停招,现有学生原校原地毕业后学校才会停办,接续将校产及土地全数捐给新竹清华大学。
中评社新竹12月10日电(记者 卢诚辉)新竹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今日全票通过整并中华大学意向案,将与中华大学接续讨论整并具体规画,预计于明年向“教育部”提交计划书。新竹清华大学表示,感谢中华大学捐赠校地及校产,将秉持中华大学董事会私人兴学的初衷,在中华校地设立“清华平方科技园区”,持续推动研究与教学。
新竹清华大学指出,整并中华大学意向案已在上个月的校务发展委员会讨论,并经全票通过,依校内程序送交今天召开的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校务会议的组成包括1百多位教师、职员及学生代表。
新竹清华大学说明,中华大学是最邻近新竹科园学区的私立大学,地理条件优越,未来继续培育半导体人才的发展可期,对产业发展也有正面助益。新竹清华将在此设立“清华平方科技园区”,华平方象征新竹清华与中华合力培育人才与研究发展的愿景。
新竹清华大学表示,在半导体学院院长林本坚的带领下,半导体学院将首先进驻“清华平方科技园区”,其他既有及新设的院、系、所与创新育成中心也将视发展需要延伸至新校区。
此外,“清华平方科技园区”也将对准“国发会”“桃竹苗大硅谷推动方案”,开展“国家”核心战略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整合
“国卫院”等公部门研究动能、链结竹科企业,构建产学技转平台,形成半导体聚落;提供海内外新创企业研发空间,规划国际大厂进驻竹科路径,吸引外资来台设立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串联竹科科技廊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