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外资大行高管何以齐聚香港?

  中评社北京11月19日电/网评:外资大行高管何以齐聚香港?

  来源:大公报 作者:郑曼晴

  金管局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由昨日起一连三日举行,吸引了超过300名国际金融机构领袖出席,其中还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汇丰等大行的百多名高管。何以这些外资大行领袖齐聚香港?首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机会,其次在于他们看好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希望从中找到“赚钱”之道。事实再次说明,只要善用“一国两制”和“内联外通”优势,做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香港前景必将更广阔。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在变局中前航”,近年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无可避免地面对下行压力,加上俄乌、中东政治地缘冲突、特朗普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等不稳定因素,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重要性越益提高。近年来一些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严重拖累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其带给其他国家的是机遇而不是风险,更是不同地区乃至全球繁荣的关键因素。

  即便遭受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乏力等外部冲击,近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平稳增长,而且充满韧性活力,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在全球变局之下,中国经济不仅稳住自身发展势头,更为全球经济增长持续输出不竭的动力。2013至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6.1%,对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4.4%和2.1%,明显领先全球。

  中国经济充满韧性活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表现仍然好于预期,并呈现向好趋稳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较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这亦进一步提振了全球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盛、瑞银、德意志银行便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而且从这些国际机构及大行的预测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高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IMF更估计,2024年亚洲经济在中国发展刺激将增长4.5%,不只高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4.2%增速,更超越发达经济体的1.7%增速。

  再加上近来中央降准降息、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进一步降低、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年底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料将翻倍至逾4万亿元等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陆续出台,未来中国经济还会维持强劲的发展后劲和韧性。   事实上,中国已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引擎。有外媒甚至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G7国家的总和,几乎是美国的两倍。在这样的背景底下,不但世界希望从中国市场捕捉商机,香港的“内联外通”优势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空间,以及千载难逢的巨大机遇。

  中央在过去多个场合,都多番强调高度重视和维护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优势,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最近在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上,重申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独特地位和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而在峰会今日的会程上,更有中央领导人率团来港发表主旨演讲,巩固各界对香港的信心。中央对香港的重视与关爱不言而喻。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昨日表示,过去两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举办过后,不少国际投资者及大行都反应踊跃,有私人银行的行政总裁更因而决定扩大香港业务。余伟文续言,日后可能会恒常化举办峰会,作为亚洲一项高规格的金融界盛事。其实从今次短短3日的峰会足以吸引逾300名全球金融精英参与,就已经看到国际社会对香港的肯定和信心,说明香港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金融中心之一。

  “超级聚宝盆”角色更突显

  说到底,今天的香港之所以能继续吸引海外大行高管远渡重洋来港聚首一堂,便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拥有专业化的市场制度、国际化人才、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等优势,更重要的是,香港背靠祖国,能够助力海外企业连接内地幅员广阔、门类齐全的实体经济,这对于希望开拓庞大内地市场的海外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最好不过的营商地点。

  而随着国家加深与全球各地的经贸联系,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内地企业会加快加大到境外投资,国际上往内地的投资也会持续增加。在“互联互通”机制下,本港能引入更多国际资金,贡献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和风险管理产品的发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有序推进,香港国际化发展的“含金量”也将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巩固及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未来,香港除了要持续建设“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平台,协助内地各省市招商引资拓展网络外,还要积极在海外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双向交流,同时让海外商界人士瞭解香港的真实情况。就像今次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便是一次面向海外讲好香港故事的极佳例子。面对新变局新挑战,香港也迎来新机遇新突破,唯有乘改革东风、抓时代机遇,香港才能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向由治及兴迈出重要一步。   中评社北京11月19日电/网评:外资大行高管何以齐聚香港?

  来源:大公报 作者:郑曼晴

  金管局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由昨日起一连三日举行,吸引了超过300名国际金融机构领袖出席,其中还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汇丰等大行的百多名高管。何以这些外资大行领袖齐聚香港?首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机会,其次在于他们看好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希望从中找到“赚钱”之道。事实再次说明,只要善用“一国两制”和“内联外通”优势,做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香港前景必将更广阔。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在变局中前航”,近年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无可避免地面对下行压力,加上俄乌、中东政治地缘冲突、特朗普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等不稳定因素,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重要性越益提高。近年来一些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严重拖累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其带给其他国家的是机遇而不是风险,更是不同地区乃至全球繁荣的关键因素。

  即便遭受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乏力等外部冲击,近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平稳增长,而且充满韧性活力,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在全球变局之下,中国经济不仅稳住自身发展势头,更为全球经济增长持续输出不竭的动力。2013至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6.1%,对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4.4%和2.1%,明显领先全球。

  中国经济充满韧性活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表现仍然好于预期,并呈现向好趋稳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较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这亦进一步提振了全球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盛、瑞银、德意志银行便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而且从这些国际机构及大行的预测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高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IMF更估计,2024年亚洲经济在中国发展刺激将增长4.5%,不只高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4.2%增速,更超越发达经济体的1.7%增速。

  再加上近来中央降准降息、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进一步降低、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年底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料将翻倍至逾4万亿元等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陆续出台,未来中国经济还会维持强劲的发展后劲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