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贯彻落实六个需要 坐言起行共绘新篇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祖恒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日前在深圳召开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夏宝龙主任同与会29位香港工商界代表进行深入交流,笔者非常荣幸代表香港工业总会参与其中。夏主任在会上提出“六个需要”和“三个相信”,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且非常认同,认为工商界未来要更主动出击、识变求变,以更多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香港工商界向来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贡献者及受益者,纺织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当时把订单、技术及厂房带回内地,为国家经济腾飞作出积极贡献,见证了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全球也正经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领域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笔者认为,工商界未来可从以下几大层面,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以实际行动及用好自身优势,贡献国家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在科技革命及新发展格局中突围而出。
以科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
第一,大方向而言,笔者认为,香港各界要积极主动、识变求变,更深入瞭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方针,相应地部署未来的整体和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国家不同发展机遇,不断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优势强化,包括高度国际化、“超级联系人”等独特优势。因此,香港各界及产业要主动探求产业变革的机遇和可能性。
拥有深厚发展底蕴、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纺织业,已为迎接产业革新准备就绪。笔者与业界一直倡议特区政府设立“时装及纺织发展局”为专责统筹行业发展及对外联系的对口,配合以推动品牌设计推广、中外文化交流为己任的“香港时装协会”,及具创新研发实力的“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组成行业铁三角,再结合业内法定机构、商会及大专院校,建立更具系统、完整和革新的行业发展体制,更全方位为国家产业发展作更多贡献。
笔者认为,“香港制造”口碑和声誉获国际公认,传统产业可借建立智能生产空间,结合“香港制造”的金字招牌,从事高增值的小批量及定制化生产,或着重产品质量、符合国内国际品质标准的产品制造,例如食品、药品等,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并以行业的创新力量贡献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三,香港各界要合力建造好陆、海、空三个“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笔者一直尤其关注“空”的发展,香港拥有全球货运量及客运量首屈一指的国际机场,未来我们要更好地推进“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深化与内地合作,全方位规划及提升“空港中心”商贸及经济价值,包括提升从事高增值和高价易腐产品配送的竞争力,带动新经济增长点,增强“跨境电商”的竞争力,以香港在空运上的优势,助力国家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升级。
第四,香港各界要更主动寻找新市场机遇。国家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销市场,具消费力的中产阶层与日俱增,高性价比的品牌和产品备受“一带一路”国家及西方市场欢迎。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东盟十国、中东市场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机遇,纺织业正是早在配额年代就到东盟设厂营商的先驱。
发挥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工商界应主动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一方面可善用“BUD专项基金”等政府资助计划开拓市场,同时可用好香港“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与内地企业及品牌“并船出海”,助力内地品牌走向国际化,并可善用香港作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的独特角色,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品牌,以香港作平台打入内地市场。然而,笔者与业界努力促成的“香港时装荟”,正正就是希望以实际行动,与内地的纺织服装业“并船出海”,为香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第五,香港各界要继续发挥国际化优势,于国际工商界广交朋友,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正如上文提到,“香港时装荟”将于本月20日起举行,是香港的国际旗舰旅游、文化及时装盛事,笔者期望借“时装荟”振经济,亦冀借此向国际展示中华文化软实力,以时装时尚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现香港的活力与魅力。此外,笔者与业界于本周亦出席东盟纺织工业联盟在新加坡举办年度峰会,继续发挥我们“国际联系广”的优势,深化内地及东盟业界的合作和交流。
笔者深信,纺织业界等工商界将会继续发挥好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把习近平主席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回信的重要精神落到实处,以更多实际行动、主动出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乘改革东风,共同绘写发展新篇,让香港成为国家一颗更璀璨绚丽的掌上明珠。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祖恒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日前在深圳召开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夏宝龙主任同与会29位香港工商界代表进行深入交流,笔者非常荣幸代表香港工业总会参与其中。夏主任在会上提出“六个需要”和“三个相信”,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且非常认同,认为工商界未来要更主动出击、识变求变,以更多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香港工商界向来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贡献者及受益者,纺织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当时把订单、技术及厂房带回内地,为国家经济腾飞作出积极贡献,见证了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全球也正经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领域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笔者认为,工商界未来可从以下几大层面,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以实际行动及用好自身优势,贡献国家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在科技革命及新发展格局中突围而出。
以科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
第一,大方向而言,笔者认为,香港各界要积极主动、识变求变,更深入瞭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方针,相应地部署未来的整体和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国家不同发展机遇,不断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优势强化,包括高度国际化、“超级联系人”等独特优势。因此,香港各界及产业要主动探求产业变革的机遇和可能性。
拥有深厚发展底蕴、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纺织业,已为迎接产业革新准备就绪。笔者与业界一直倡议特区政府设立“时装及纺织发展局”为专责统筹行业发展及对外联系的对口,配合以推动品牌设计推广、中外文化交流为己任的“香港时装协会”,及具创新研发实力的“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组成行业铁三角,再结合业内法定机构、商会及大专院校,建立更具系统、完整和革新的行业发展体制,更全方位为国家产业发展作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