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六个需要”为香港工商界指引方向
来源:大公报 作者:刘逸群
11月8日在深圳举行的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不仅时机重要,传递的信息更为重要。夏宝龙主任在讲话中强调,“要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爱港”,并就建设美好香港提出“六个需要”,涵盖以港为家、开拓创新、支持政府、承担责任、爱国护港、融入大局;不仅如此,还明确就香港的“三大中心”、创科发展、旅游业态升级等具体方面提出希望。夏宝龙主任的讲话,对于当前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香港开创新局面,尤其是发挥好香港工商界力量、推动工商界担当作为,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工商界应以实际行动展现对香港对国家的责任担当。
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回信,包含着深刻寓意和殷切期待。夏宝龙主任希望各界深入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并指出,香港工商界和企业家要正确认识自身事业发展与香港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国家发展好,香港发展好,工商界和企业家的事业就能发展更好。”
当前香港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香港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也迎来新的机遇。事实一再证明,唯有把握好自身发展与香港发展、国家发展的关系,才能看清历史大势、发展大势,也才能有开创更大格局、发挥更大作用的底气。夏宝龙主任寄语香港工商界和企业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应当勇于担当、挺身而出。这是工商界大有作为、大展拳脚的时代机遇,也是建设好香港、发展好自身产业的历史机遇,香港工商界未来要在六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需要大家坚持以港为家、倚港兴业,巩固住、提升好香港传统优势。香港工商界从来都是香港发展的核心力量,过去每一次产业迭代,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受外国势力的抹黑,一些人看淡香港前途,将资产迁离香港,这样的做法是极其短视的。无数的事实说明,以港为家,香港工商界才有做大做强的基础;倚港兴业,香港工商界在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政经形势下,才能有战胜挑战、开创新局面的底气。坚定这样的立场,发挥自身优势为巩固提升香港传统优势贡献力量,自身发展空间必将更为广阔。
香港需要的是“实干家”
第二,需要大家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为香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夏宝龙主任清晰地指出,今日之世界非昨日之世界,香港也不能仅靠传统优势“一招鲜、吃遍天”,必须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在变局中打开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动创科发展,加大创科资源投入,壮大创科产业规模。要想方设法加快旅游业态升级,用好香港1180公里海岸线和263个岛屿,根据实际发展康养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邮轮旅游等。过去在中央推动下,香港社会对此已形成了共识,这是发展的当务之急,但香港缺的是行动,我们不要“评论家”,需要“实干家”。
第三,需要大家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众志成城,共同推进落实长远发展规划,为香港拓展发展新空间。当前特区政府提出了多个长远规划,包括北部都会区以及交椅洲填海,涉及香港未来二、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也关乎香港未来的整体竞争力。但发展不可能光靠特区政府,工商界有实力、有能力、有魄力,应当更积极主动支持、参与、投入。例如,在北部都会区,许多土地掌握在大型地产商手中,如果一味“捂地不放”,或者“漫天要价”,不仅不符合香港整体需要,也不符企业自身利益。对此,香港工商界应敢于担当,事实上,这绝不意味着“伤害”企业利益,恰恰相反,这是抓住机遇、共同发展的必要之举,于企业、于市民、于香港都是“多赢”局面。
第四,需要大家坚守企业社会责任,为增进民生福祉多作贡献。香港工商界过去向来有着深厚的企业责任感,在推动社会转型、扶贫济弱、改善社区、强化基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当前香港处于新的转型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诸如房屋土地、青年发展、护老安老等,这更需要工商界发挥新的更大作用。事实上,这是展现工商界企业家责任感的最好体现。一间对社会高度负责,对市民高度承担的企业,也必然能得到港人尊重,在香港的发展也必然会更好。
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第五,需要大家坚定爱国护港,面向海外讲好香港故事,维护好香港国际形象。近几年来香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压和抹黑,美西方反华势力为求达到“以港遏华”目的,对香港作出极端的丑化,诸如“废墟论”、“玩完论”不断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香港工商界其实有最大发言权。正如夏宝龙主任所指出的,面对外部势力持续对香港抹黑攻击,香港工商界和企业家要发挥国际联系广的优势,积极举办各类国际交流活动,邀请更多外国友人来港实地考察,亲眼见证香港的活力与魅力。事实上,越是讲好香港故事,也就越能彰显工商界的影响力,也越能扩阔经营网络。
第六,需要大家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贡献国家的同时推动香港更好发展。回顾过去的历史,香港之所以能实现升级发展,都是因为抓住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过去十多年来,不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为香港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能。如今,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宏伟蓝图,向国际社会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的强烈信号,《决定》中很多重大改革都与香港息息相关,为香港健步迈向由治及兴提供难得历史机遇,为香港创新发展加持赋能、加油鼓劲。唯有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香港的角色地位才能更加凸显。
夏宝龙主任在讲话中还提出了“三个相信”。相信香港工商界人士一定会找到更大舞台、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执行力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相信社会各界一定会立足各自领域、各自岗位,弘扬正能量、发挥好作用,提升香港社会的发展合力,共同建设美好香港。
这次座谈会以及夏宝龙主任的讲话,寓意深刻,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发展的关心关切,对香港工商界的高度肯定和殷切期许。不仅为香港工商界找准自身定位、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指引了方向,也为香港具体的产业发展、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早日实现突破,提出了落实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领会当中的重要意涵,香港就一定能抓住时代机遇,让东方之珠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
来源:大公报 作者:刘逸群
11月8日在深圳举行的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不仅时机重要,传递的信息更为重要。夏宝龙主任在讲话中强调,“要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爱港”,并就建设美好香港提出“六个需要”,涵盖以港为家、开拓创新、支持政府、承担责任、爱国护港、融入大局;不仅如此,还明确就香港的“三大中心”、创科发展、旅游业态升级等具体方面提出希望。夏宝龙主任的讲话,对于当前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香港开创新局面,尤其是发挥好香港工商界力量、推动工商界担当作为,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工商界应以实际行动展现对香港对国家的责任担当。
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回信,包含着深刻寓意和殷切期待。夏宝龙主任希望各界深入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并指出,香港工商界和企业家要正确认识自身事业发展与香港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国家发展好,香港发展好,工商界和企业家的事业就能发展更好。”
当前香港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香港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也迎来新的机遇。事实一再证明,唯有把握好自身发展与香港发展、国家发展的关系,才能看清历史大势、发展大势,也才能有开创更大格局、发挥更大作用的底气。夏宝龙主任寄语香港工商界和企业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应当勇于担当、挺身而出。这是工商界大有作为、大展拳脚的时代机遇,也是建设好香港、发展好自身产业的历史机遇,香港工商界未来要在六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需要大家坚持以港为家、倚港兴业,巩固住、提升好香港传统优势。香港工商界从来都是香港发展的核心力量,过去每一次产业迭代,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受外国势力的抹黑,一些人看淡香港前途,将资产迁离香港,这样的做法是极其短视的。无数的事实说明,以港为家,香港工商界才有做大做强的基础;倚港兴业,香港工商界在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政经形势下,才能有战胜挑战、开创新局面的底气。坚定这样的立场,发挥自身优势为巩固提升香港传统优势贡献力量,自身发展空间必将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