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让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更丰富
作为云南蔬菜优势产区,陆良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给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日均调出蔬菜逾万吨,销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外销率93%以上。
依托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和光热资源,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已实现蔬菜全年均衡供应,保障群众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丰富群众“菜篮子”,云南有坚实的基础:全省蔬菜品类涉及16个科45类,是全国蔬菜品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蔬菜播种面积逾20万亩的品类有19个,辣椒、大白菜、萝卜等10个品类播种面积占全省蔬菜面积的56.7%。
“云菜进京”“云菜入沪”“云菜入粤”等是“云菜”出滇的主要销售渠道。如今,云南已构建起以昆明、通海为主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出口蔬菜交易集散中心,以及以陆良、砚山为主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集散交易中心,全省近70%的蔬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
这是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崛起的注脚。
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乾净的水源、多样的地貌,赋予了云南农业与生俱来的发展优势。云南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新”“特”“绿”上做文章。
云南气候、生物的多样性造就了水果品种多样、品质优越、能错峰上市等优势,丰富全国百姓的“果盘子”。2023年云南省水果在园面积稳定在1230万亩,产量1381万吨、同比增7.1%;农业产值561亿元,同比增6.5%。
通过创新系列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又一典型模式。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副主任屈天尧说,为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云南确定“1+10+3”重点产业。“1”是粮食;“10”是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乡村旅游10个特色产业;“3”是烟草、蔗糖、天然橡胶产业。
聚焦每个重点产业,云南成立一个专班、组建一个专家团队、制定一个三年行动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建设一批重点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坚持一个定期调度机制。屈天尧说,上述14个重点产业农业产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5%。
如今,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源泉。2023年,云南省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居全国第1位,14个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万亿元,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8%。
七彩云南,正加快绘就高原特色农业的时代图景。
作为云南蔬菜优势产区,陆良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给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日均调出蔬菜逾万吨,销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外销率93%以上。
依托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和光热资源,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已实现蔬菜全年均衡供应,保障群众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丰富群众“菜篮子”,云南有坚实的基础:全省蔬菜品类涉及16个科45类,是全国蔬菜品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蔬菜播种面积逾20万亩的品类有19个,辣椒、大白菜、萝卜等10个品类播种面积占全省蔬菜面积的56.7%。
“云菜进京”“云菜入沪”“云菜入粤”等是“云菜”出滇的主要销售渠道。如今,云南已构建起以昆明、通海为主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出口蔬菜交易集散中心,以及以陆良、砚山为主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集散交易中心,全省近70%的蔬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
这是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崛起的注脚。
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乾净的水源、多样的地貌,赋予了云南农业与生俱来的发展优势。云南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新”“特”“绿”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