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伯南克获诺奖后出席学术活动
中评社香港10月19日电(记者 乐国平)10月10日,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与另外两名经济学家一道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引起了社会很大关注。这位既是学者、又是高官的人物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备受争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日前邀请刚刚获奖的伯南克出席学术交流活动,畅谈他的学术和工作生涯、获奖感言,并回答与会人员的提问。
伯南克首先介绍了他这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在于他和其他两位学术同仁“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特别指的是他在1983年于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发表的关于大萧条研究的论文,该论文认为金融系统的失灵是造成大萧条的本质原因。当时的学术界轻视金融系统的作用,因此他的研究改变了人们的时代认知。
他还简要介绍了他对于借贷者和放贷者的研究。他认为,借贷者在筹款时,对于自己的还款能力比较瞭解,但并不会对放贷者实话实说,而放贷者对于借贷者的真实还款能力并不十分清楚,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大量研究,需要有中间人代理,如此耗费了放贷者的精力和成本。在经济危机时期,借贷者真实还款能力较差,代理成本随即上升,就更加重经济负担。因此,借贷成本问题作为金融因素之一,对危机的恶化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而他所持的这种金融因素对危机的放大或加强作用的观点,被总结为“金融加速器”理论。
伯南克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原因还有一些独到的观点。他通过观察当时许多国家的经济状况,发现存在金融风险的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情况更糟糕,特别是那些还坚持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在流动性紧缩的时代难以尽快得到复苏。
在提问环节,《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记者都问及如今西方的高通胀会不会演化成为另一场2008年金融危机。对此伯南克不以为然,他坚称,美国如今的金融体系发展得很好,资本雄厚,不像2008年时缺乏银根。这一次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外部因素,即疫情,和实体经济问题,例如俄乌战争导致天然气供应短缺的冲击。他相信,只要金融系统蓬勃发展,其他因素都是暂时的,终究会被克服。不过,他也提到美国目前一些影子银行(即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中介机构)存在金融风险,需要密切关注。此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美元汇率飙升和外资流出的打击下出现金融困境,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彭博社记者提问,2012年时美联储提出2%的通胀目标,如今通胀率早已超过这个数字,美联储是否应该修正当年的目标。对此,伯南克表示不需要修改,因为通胀目标是一个中期的数字,没有必要计较短期内是否符合这一数字。频繁修正目标数字亦不利于美联储的信誉。他说,美联储出台通胀目标本身,比起设定具体的数值更有意义,这是美联储公开透明、恪尽职守的体现。
对于目前西方的高利率问题,伯南克认为这不足为虑,当下的利率和之前几年比确实较高,但在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曾经有过更高的利率。他认为高通胀不可怕,因为经济发展会自然调节高通胀问题,届时利率也会相应下降。
最后,伯南克寄语年轻一代,他认为,人生机遇是不确定的,因此不必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重要的还是认真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积累经验,和不同的人社交等等,这样才能临危不惧,从容应对接下来的种种挑战。
中评社香港10月19日电(记者 乐国平)10月10日,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与另外两名经济学家一道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引起了社会很大关注。这位既是学者、又是高官的人物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备受争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日前邀请刚刚获奖的伯南克出席学术交流活动,畅谈他的学术和工作生涯、获奖感言,并回答与会人员的提问。
伯南克首先介绍了他这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在于他和其他两位学术同仁“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特别指的是他在1983年于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发表的关于大萧条研究的论文,该论文认为金融系统的失灵是造成大萧条的本质原因。当时的学术界轻视金融系统的作用,因此他的研究改变了人们的时代认知。
他还简要介绍了他对于借贷者和放贷者的研究。他认为,借贷者在筹款时,对于自己的还款能力比较瞭解,但并不会对放贷者实话实说,而放贷者对于借贷者的真实还款能力并不十分清楚,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大量研究,需要有中间人代理,如此耗费了放贷者的精力和成本。在经济危机时期,借贷者真实还款能力较差,代理成本随即上升,就更加重经济负担。因此,借贷成本问题作为金融因素之一,对危机的恶化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而他所持的这种金融因素对危机的放大或加强作用的观点,被总结为“金融加速器”理论。
伯南克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原因还有一些独到的观点。他通过观察当时许多国家的经济状况,发现存在金融风险的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情况更糟糕,特别是那些还坚持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在流动性紧缩的时代难以尽快得到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