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持续人才储备

  中评社北京10月19日电/网评: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持续人才储备

  来源:大公报  作者:卫昕

  10月16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在全球经济经历艰难复苏,香港经济亦受到挑战的背景下,施政报告聚焦拚经济、谋发展,以及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改革创新,为香港在新的挑战以及新征程上探索创新的发展路径。笔者相信,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落实施政报告提出的政策措施,定会加快提升香港的综合实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区政府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从政治、经济以及民生等方面推出了多项发展经济以及惠及民生的政策,全面提升了香港的竞争力。施政报告中,有许多亮点让人为之振奋,在这里,笔者想就其中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管齐下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的核心,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而今次的施政报告从香港的特点出发,从支持企业、科研以及人才等多方面入手,激发香港潜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了政府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大学为科技发展提供科研基础以及企业为科技发展提供实践的生态体系。

  笔者一直认为,香港作为我们国家最开放的城市,完全有条件为我们国家在基础研究中作出卓越的贡献。施政报告提出推进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以及推出新一轮15亿元的“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有力地支持了高校以及企业针对重点项目以及行业进行基础研究,新质生产力中“0到1”的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提出政府将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以及优化“创科创投基金”,配对市场基金,吸引海内外专业初创企业落户香港以及提升香港初创生态圈建设,相信未来通过企业的创新作用,能够让科技创新离需求更近、离实用更近、离产业更近,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新质生产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才。施政报告中,特区政府推出了多项措施“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并会成立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制定政策推动育才、汇才、科技协同发展。笔者相信此项政策定能为香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储备,加快推动香港的新质生产力建设。

  二、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打造统一大市场

  随着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区域经济建设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两个前沿”,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可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施政报告提出如“强化专业资格认可机制”、“盘活资金流通 共同投资大湾区”以及“促进数据流通 便民利企”等措施,为推动大湾区人流、资金流以及数据流的流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相信此举将会推动香港发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作用,用好“一国两制”优势,推动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同时,助力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三,优势互补,助力国家贸易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势头良好,不断加大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边以及区域合作。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朝着纵深推进,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更大胆的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而香港拥有专业的法律、金融以及贸易等专业服务,其开放的环境和政策也有利于推动内地自贸区建设的制度创新探索,助力国家打造更高质量的贸易体系。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施政报告也有多项措施提升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如构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及相关高增值产业发展以及拓展国际经贸网络等等。笔者认为,未来特区政府可主动与内地的自贸区进行对接,特别是在对接东盟、“一带一路”等项目上实现优势互补,并船出海,不仅加强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更能为未来在国家引领规则打下基础,助力拓宽国家在国际贸易的广度和深度。

  今年的施政报告展现了特区政府改革创新的勇气。笔者期望,各部门能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社会各界更要凝心聚力,全力支持施政报告的落实,共同为香港的新征程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香港力量!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广西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   中评社北京10月19日电/网评: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持续人才储备

  来源:大公报  作者:卫昕

  10月16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在全球经济经历艰难复苏,香港经济亦受到挑战的背景下,施政报告聚焦拚经济、谋发展,以及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改革创新,为香港在新的挑战以及新征程上探索创新的发展路径。笔者相信,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落实施政报告提出的政策措施,定会加快提升香港的综合实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区政府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从政治、经济以及民生等方面推出了多项发展经济以及惠及民生的政策,全面提升了香港的竞争力。施政报告中,有许多亮点让人为之振奋,在这里,笔者想就其中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管齐下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的核心,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而今次的施政报告从香港的特点出发,从支持企业、科研以及人才等多方面入手,激发香港潜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了政府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大学为科技发展提供科研基础以及企业为科技发展提供实践的生态体系。

  笔者一直认为,香港作为我们国家最开放的城市,完全有条件为我们国家在基础研究中作出卓越的贡献。施政报告提出推进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以及推出新一轮15亿元的“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有力地支持了高校以及企业针对重点项目以及行业进行基础研究,新质生产力中“0到1”的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