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波:报告涉港部分坚持“一国两制”不变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深圳大学合规研究院执行院长叶海波(网络图片)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记者 郭至君)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海波就报告涉港部分的表述谈了自己的一些分析,他认为,总的来看,党的二十大的报告涉港部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总结过去五年治港的重大经验和成果,并针对港澳治理新阶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叶海波说,比较五年前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涉港部分表述立足港澳治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港澳治理基本政策,突出了过去五年来依据宪法和基本法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重大经验和成果及新要求,同时也针对香港治理新阶段从良政走向善治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其中特别提出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最终目标还是坚持并进一步实现“一国两制”的初心,既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又实现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简言之,二十大的报告一是坚持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港澳治理政策,二是总结并肯定了过去五年的治港的重大经验和成果,三是对港澳治理新阶段和新问题作出具体的决策部署。

  关于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一国两制”必须长期坚持,叶海波分析称,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有历史、宪制和实践的逻辑。一方面,这是完成历史任务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家统一、现代化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三方面历史任务。一方面,“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重大贡献,既是解决国家统一的重大决断,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坚持这一方针是历史任务的要求。另一方面,这是中国宪法所确立的方针制度。从宪法全面实施的角度而言,这一方针和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再一方面,这是基于实践的逻辑。事实证明,这个方针、政策和制度是解决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也是港澳有效治理的最佳制度和方式。在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保持港澳繁荣稳定是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和新的问题,作为一项巨大创新,“一国两制”解决了港澳的回归问题,提供了港澳治理的制度框架,也必然不断面临挑战,虽然近年来香港出现了诸多重大事件,但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得到顺利解决,最终证明了这一方针制度的优越性。这些构成了这项方针制度得以长期坚持的实践基础。从这三个方面来说,二十大报告把“一国两制”作为最佳制度长期坚持是基于历史、宪制和实践的逻辑。   对于二十大报告中“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这部分内容,叶海波表示,在香港回归之初,对“一国两制”能不能很好地解决香港问题,无论是香港社会还是国际社会其实都有一些非常悲观的情绪。随着“一国两制”的不断深入实施,对“一国两制”的支持力量也越来越广泛。但过去几年,香港的治理中确实出现了比较大的挑战,虽然中国坚持准确全面实施“一国两制”,依据宪法和基本法,全面实施中央的管制权,推动实现香港的良政善治,但对于这么一个变化,无论是香港社会还是国际社会均表达了非常不同甚至是激烈的批评声音。客观来说,“一国两制”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外部实施环境。一方面,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部分区域实行不同于社会主义的制度,在东方西方特殊的国际关系下,“一国两制”不容易获得认同和认可;另一方面“一国两制”是个新事物,实施和运行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当出现重大事件时,对这一方针的质疑和否定会非常常见。“这样一项最佳制度安排实现了中国国家和平统一,保持港澳原有的制度基本不变,维护了港澳的繁荣和稳定,要继续实施下去,应当积极去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更要积极促进形成认可和支持‘一国两制’的最广大统一战线,让这项制度安排具有更好的实施环境和社会及人心基础。可以说,促成更广泛的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本身是这项制度安排实施的内在要求。当然,这也是针对近年来这一制度安排实施环境恶化的一个决策与部署。”叶海波说

  叶海波也分析称,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到了发挥香港的优势和特点,这有其内在的逻辑,也是港澳治理的一个政策部署。第一,这背后有其逻辑主线。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在港澳实施“一国两制”面临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的有机统一的挑战,坚持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有机统一,坚持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的有机结合。这三个有机统一和结合是一个长期的挑战。这次报告中具体提出发挥港澳在多个具体领域的优势,这可以说是“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的有机结合”在新时期的一个具体决策和具体指向,有其内在逻辑延续性。第二,这是对港澳未来治理的一个政策部署。在香港走向良政善治的新阶段,香港治理的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其优势和特点,而不是其他。同时,香港也要思考,在巩固和发展这些优势与特点的同时,如何立足于祖国内地坚强后盾,如何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复兴,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优势和特点,让优势更突出,让特点更鲜明,让香港所长更能服务国家所需。

  同时叶海波也特别指出,近年来,一些人士对香港的看法走向负面,对香港的优势和特点不太认同,或者觉得香港不再具有这些优势和特点。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发挥和巩固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正本清源,澄清社会对香港的错误认识,纠正一些对香港的不当贬斥,另一方面也是回应百年未有变局下香港何去何从的问题。“总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国际关系大变局的情况下,加之中国自身发展的目标及环境的变化,香港这种独特的优势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弥足珍贵。香港要倍加珍惜,各方人士要携手同心强化这些优势和特点,而香港则要始终清醒认识到,要在融入服务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凸显自身的优势和地位。”叶海波说。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深圳大学合规研究院执行院长叶海波(网络图片)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记者 郭至君)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海波就报告涉港部分的表述谈了自己的一些分析,他认为,总的来看,党的二十大的报告涉港部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总结过去五年治港的重大经验和成果,并针对港澳治理新阶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叶海波说,比较五年前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涉港部分表述立足港澳治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港澳治理基本政策,突出了过去五年来依据宪法和基本法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重大经验和成果及新要求,同时也针对香港治理新阶段从良政走向善治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其中特别提出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最终目标还是坚持并进一步实现“一国两制”的初心,既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又实现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简言之,二十大的报告一是坚持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港澳治理政策,二是总结并肯定了过去五年的治港的重大经验和成果,三是对港澳治理新阶段和新问题作出具体的决策部署。

  关于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一国两制”必须长期坚持,叶海波分析称,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有历史、宪制和实践的逻辑。一方面,这是完成历史任务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家统一、现代化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三方面历史任务。一方面,“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重大贡献,既是解决国家统一的重大决断,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坚持这一方针是历史任务的要求。另一方面,这是中国宪法所确立的方针制度。从宪法全面实施的角度而言,这一方针和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再一方面,这是基于实践的逻辑。事实证明,这个方针、政策和制度是解决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也是港澳有效治理的最佳制度和方式。在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保持港澳繁荣稳定是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和新的问题,作为一项巨大创新,“一国两制”解决了港澳的回归问题,提供了港澳治理的制度框架,也必然不断面临挑战,虽然近年来香港出现了诸多重大事件,但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得到顺利解决,最终证明了这一方针制度的优越性。这些构成了这项方针制度得以长期坚持的实践基础。从这三个方面来说,二十大报告把“一国两制”作为最佳制度长期坚持是基于历史、宪制和实践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