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勋倡议以片区模式公私营合作发展北都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记者 段晓鲁)昨日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发表《建设更好北部都会区》建议,在规划、产业、土地房屋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不同建议,供政府参考,以充分发挥新界北的优势,打造成真正宜居、宜业、宜发展的都会区。
成立北部都会区专责部门/机构
为让北部都会区不再停留于概念,尽快推进规划及发展,刘国勋议员建议政府 应尽快成立“北部都会区专责部门/机构”,专门处理当中涉及的房屋、土地、产业等不同范畴,专门监察北部都会区的项目发展进度、制订相关产业政策,以至衔接粤港澳大湾区等中央政策,作为与内地沟通的专门对口单位。刘国勋议员建议,专责部门/机构组由行政长官或司级官员领导,组内成员除可包括相关的政策局及政府部门领导,以加快政策协调。同时,工作组亦可考虑纳入社会各界专才,在产业发展、房屋、社区等各方面,吸纳更全面的意见。
打造北部都会区成 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要将新界北建设成宜居宜业的都会区,重点是要让居民生活、出行更便利,让社区做到是自给自足。刘国勋议员认为,《策略》提出北部居住250万人,但祗有65万个就业,对比现时新界北0.12的职住比率虽然有所提升,但北部新中心0.26的职住比率对比港岛现有中心的0.97职住比率,是严壊偏低。北部都会区应以“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规划方向,市民在北部都会区内,满足生活、工作、商业、医疗安老、教育、娱乐等需求,并从而解决职住不均的问题。就此,刘国勋议员建议,以创科为发展产业的北部都会区,应建成以大学城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区,预留土地建设大学城,打造科研创新基地,并设立科技园区、人才住房、医疗及教育服务等,在都会区的外层则为社区及居住区。让北部都会区做到市民能在15分钟车程的所及范围,解决生活及工作的需要。就创科产业发展,刘国勋议员认为,北部都会区应优先重点关注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科技两大重点领域。政府需提供政策支持,如税务宽免及资助等。现时部分新发展区如新落成公屋,社区未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交通配套、就业机会均不足。政府在发展北部都会区时,在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时,可创造多元就业机会。要让生活圈更便民,政府应积极引入创科技术如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
以片区统筹发展
刘国勋议员指出,要令北部都会区做到宜居宜业,政府在规划整个北部都会区时,应以“片区统筹”将北部都会区以生产、公共及生活三个空间为共同核心,并引入多元产业的发展,提升地区活力,令北部都会区不会碎片化、避免公共配套不足、产业空间减少等问题;并在保留新界北已有的特点和功能的同时,带动旅游及各种商业发展,从而将注入的新经济活力,辐射至周边地区,带动整个香港的发展。在片区统筹上,政府可参考深圳南山区、英国伦敦硅环岛的成功例子,前者由私人发展商主导,将南山打造成科技金融城,区内亦有保障性住房及大型购物中心、并引入优质名校等。后者则将原有工业用地减少近半,转化成科技公司办公室及员工居所等,并由政府完善科创相关软、硬件的基础建设。
加强公私营合作
公私营合作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有不同好处,包括减少政府即时开支及成本、充分利用私营机构的资源、加快项目进度等。然而,香港过去采用PPP的项目,不论在在数目、规模上都有限。刘国勋议员认为,政府发展北部都会区、为基建项目融资时,应积极加强公私营合作,以吸引各界共同推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具体建议包括由政府成立双向的公私营合作统筹平台,负责接收私营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协调不同部门间的意见、协助统一项目理念及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有关做法相信可令北部都会区的项目更灵活推进、理顺现时复杂且官僚的程序,利用市场加快发展进度。《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尚有包括基建先行、多管齐下觅地、深化两地联系等不同建议,详情可参阅《建设更好北部都会区》全文。刘国勋议员相信,政府对北部都会区做好全盘及周详规划,重点处理发展新产业、加大房屋供应等,相信可解决香港积存多年的深层次问题,并为香港经济注入新亮点。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记者 段晓鲁)昨日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发表《建设更好北部都会区》建议,在规划、产业、土地房屋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不同建议,供政府参考,以充分发挥新界北的优势,打造成真正宜居、宜业、宜发展的都会区。
成立北部都会区专责部门/机构
为让北部都会区不再停留于概念,尽快推进规划及发展,刘国勋议员建议政府 应尽快成立“北部都会区专责部门/机构”,专门处理当中涉及的房屋、土地、产业等不同范畴,专门监察北部都会区的项目发展进度、制订相关产业政策,以至衔接粤港澳大湾区等中央政策,作为与内地沟通的专门对口单位。刘国勋议员建议,专责部门/机构组由行政长官或司级官员领导,组内成员除可包括相关的政策局及政府部门领导,以加快政策协调。同时,工作组亦可考虑纳入社会各界专才,在产业发展、房屋、社区等各方面,吸纳更全面的意见。
打造北部都会区成 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要将新界北建设成宜居宜业的都会区,重点是要让居民生活、出行更便利,让社区做到是自给自足。刘国勋议员认为,《策略》提出北部居住250万人,但祗有65万个就业,对比现时新界北0.12的职住比率虽然有所提升,但北部新中心0.26的职住比率对比港岛现有中心的0.97职住比率,是严壊偏低。北部都会区应以“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规划方向,市民在北部都会区内,满足生活、工作、商业、医疗安老、教育、娱乐等需求,并从而解决职住不均的问题。就此,刘国勋议员建议,以创科为发展产业的北部都会区,应建成以大学城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区,预留土地建设大学城,打造科研创新基地,并设立科技园区、人才住房、医疗及教育服务等,在都会区的外层则为社区及居住区。让北部都会区做到市民能在15分钟车程的所及范围,解决生活及工作的需要。就创科产业发展,刘国勋议员认为,北部都会区应优先重点关注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科技两大重点领域。政府需提供政策支持,如税务宽免及资助等。现时部分新发展区如新落成公屋,社区未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交通配套、就业机会均不足。政府在发展北部都会区时,在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时,可创造多元就业机会。要让生活圈更便民,政府应积极引入创科技术如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