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加征中国电动车税 欧盟昏招害己

  中评社北京10月9日电/网评:加征中国电动车税 欧盟昏招害己

  来源:大公报  作者:轩辕靖

  欧盟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贸易的法案,整过投票过程很虚伪,程序很讽刺,后果很严重。

  当地时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终裁草案,在欧盟成员国中进行投票。法、意、荷等10个国家投下赞成票,瑞典、西班牙等12国弃权,德国、匈牙利等5国投下反对票。投票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但却反映出欧盟内部在有关问题上的巨大分歧。

  当然,这也不是仲裁结果。中欧继续谈判的大门并未关上,欧盟委员会11月4日才会作出仲裁。不过,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的大方向不会改变,至多是在加税比例上进行微调。

  面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中国可刚柔兼济予以反制。

  首先,中国充分自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既是滥用世贸规则,也是基于政治目的,更重要的是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滞后。因此,从中欧贸易立场看,中国属于主动自信一方,欧盟属于被动焦虑一方。从全球双边和多边贸易发展的经验看,产业滞后、技术落后、商品竞争力不足的一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所谓调查和贸易壁垒的方式,来保护自身产业。事实上,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保护一时,各种壁垒的“堵”和“阻”,不能阻碍别人发展,只能堵住自己的前路。

  找到利益平衡点可实现双赢

  美西方一直标榜自由贸易,但面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和电动汽车,欧盟却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只能说明,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充满恐惧,以贸易保护主义以求自保。

  其次,中国敢于博弈。从去年10月欧盟对华启动反补贴调查,到今年7月4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再到本次投票,中国一直在和欧盟协商谈判。中国一直以基于世贸规则的立场和欧盟谈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强化了德国、匈牙利等国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的立场;另一方面扭转了西班牙等国的态度。法国和意大利两个欧盟大国也表现出适当的灵活立场。可预料的是,在欧盟11月4日终裁前,中欧还有谈判空间,仍可找到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第三,欧盟各国利益诉求不同。关税同盟是欧洲一体化的首要成就和欧盟单一市场基石,但欧盟成员国存在不同利益诉求。因此,中国和欧盟的博弈,既是规则博弈,更是利益平衡。找准欧盟成员国的利益差异点,针对不同成员国的利益诉求,采取更有利于中国的博弈手段。譬如,德国、挪威等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要充分调动这些国家发出有利于中国的声音;针对法国和意大利,则可以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投资上进行谈判。中国电动汽车拥有优于欧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到欧盟投资乃至技术合作,并非不可能。因此,中欧各让一步,找到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才能互利双赢。

  第四,欧盟昏招害己。数据显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则欧盟进口的中国产电动汽车数量将减少四分之一,约12.5万辆,相关贸易损失将高达近40亿美元。但是,若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传统燃油车发起制裁的话,不仅让德国、挪威等遭受无妄之灾,也将导致欧盟减少大量就业岗位。此外,此举将延缓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投资和技术合作,让欧盟2035年传统燃油车退市计划表落空。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失去欧盟市场,不会提高欧盟电动汽车竞争力,反而会促使中国电动汽车调整市场战略,或深耕国内市场,挤占欧盟燃油车在华市场份额;或布局南方市场,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得先机。因此,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损人不利己且阻断欧盟电动汽车发展后路。

  可对欧洲货品实施多维反制

  第五,中国可实施多维反制。如对欧盟燃油车加征关税,不仅伤及欧盟汽车产业,也造成欧盟内部矛盾;若中国对原产于的红酒、奢侈品、乳制品等采取反制措施,将为欧洲多国带来经济损失。其中,商务部昨日公布,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10月11日起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所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可以通过有序、有效的反制,维护本国利益,没有底气的只会是欧盟。   中评社北京10月9日电/网评:加征中国电动车税 欧盟昏招害己

  来源:大公报  作者:轩辕靖

  欧盟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贸易的法案,整过投票过程很虚伪,程序很讽刺,后果很严重。

  当地时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终裁草案,在欧盟成员国中进行投票。法、意、荷等10个国家投下赞成票,瑞典、西班牙等12国弃权,德国、匈牙利等5国投下反对票。投票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但却反映出欧盟内部在有关问题上的巨大分歧。

  当然,这也不是仲裁结果。中欧继续谈判的大门并未关上,欧盟委员会11月4日才会作出仲裁。不过,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的大方向不会改变,至多是在加税比例上进行微调。

  面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中国可刚柔兼济予以反制。

  首先,中国充分自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既是滥用世贸规则,也是基于政治目的,更重要的是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滞后。因此,从中欧贸易立场看,中国属于主动自信一方,欧盟属于被动焦虑一方。从全球双边和多边贸易发展的经验看,产业滞后、技术落后、商品竞争力不足的一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所谓调查和贸易壁垒的方式,来保护自身产业。事实上,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保护一时,各种壁垒的“堵”和“阻”,不能阻碍别人发展,只能堵住自己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