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凸显创新优势

  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日前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工信部已培育4批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小巨人”企业总量快速提升、主导产业更加聚焦,创新优势进一步凸显。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份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资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于细分领域,体现出创新能力强、品质效益好且处在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的公司,其背后体现的是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及定位的变化。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品质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今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专精特新,并将之与“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到一起。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在增强国家经济韧性、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具有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勇立潮头、敢于创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蓬勃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近9000家,不断汇聚起中国经济创新创造的强大活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培育形成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这一进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灵魂,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面对什么发展形势,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都要坚持向创新要活力。创新性强,发展才好。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10.4%,远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准;平均拥有Ⅰ类知识产权16项、发明专利14项。近两年,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增长态势明显。让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就要凝聚“惟创新者进”的更大共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集聚要素资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宽容失败的社会创新环境,打好支持创新“组合拳”,促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增长爆发力强、行业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国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是在引导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二是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一方面有利于中小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减少贸易摩擦等突发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同时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三是服务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

  从2019年开始至今,工信部先后公布了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前三批合计4762家。提出“专精特新”这一发展方向,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于培育优秀制造业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做大做强企业的决心。

  前三批培育认定的“小巨人”企业中已有114家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单项冠军企业比重达到13%。“小巨人”企业对高端新材料、5G新一代资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强国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截至2021年底,全国中小微企业已达4800万家,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可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这在“小巨人”企业中已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中国已培育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力、竞争力、专业化水准大幅提升。工信部接下来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包括出台鼓励创新、融资促进等制度措施,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数位化赋能专项行动等,促进中小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祗有中小企业具有充分活力,中国经济才可能持续向好。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小企业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中国巨轮行稳致远。   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日前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工信部已培育4批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小巨人”企业总量快速提升、主导产业更加聚焦,创新优势进一步凸显。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份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资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于细分领域,体现出创新能力强、品质效益好且处在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的公司,其背后体现的是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及定位的变化。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品质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今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专精特新,并将之与“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到一起。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在增强国家经济韧性、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具有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勇立潮头、敢于创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蓬勃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近9000家,不断汇聚起中国经济创新创造的强大活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培育形成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这一进程中显得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