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秉持新闻专业 恪守伦理守则
来源:大公报 作者:董光羽(时事评论员)
已停运的《立场新闻》前总编辑钟沛权,以及时任署任总编辑林绍桐,早前被裁定“串谋发布及/或覆制煽动刊物”罪成,钟沛权最终被判囚21个月,已扣押逾300天的林绍桐则因健康问题,获法官郭伟健判处当庭释放。值得注意的是,郭官在判刑时强调,众被告并非因履行新闻工作者的报导责任被定罪,而是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具“煽动意图”。郭官的判刑理由,无疑是对那些“盲撑”《立场》的人扇了一记耳光,同时亦向社会发出清楚讯息:任何披着“新闻”外衣而作出违法行为的人和机构,终必法网难逃。
《立场》煽动意图昭然若揭
郭官在判决中根据案中证据,裁定《立场》的政治理念就是“排除中国的本土主义”,媒体路线为支持及促进所谓“香港本土自主”。《立场》在2020至2021年间发布的11篇煽动文章,是反修例期间抹黑和中伤中央及特区政府的工具。郭官在判刑时指出,案发期间钟沛权及林绍桐二人绝对不是单纯新闻工作者,其中一个例子是《立场》一篇被裁定为煽动文章的违法“初选”参选人何桂蓝专访;郭官批评,该专访明显是要为受访者造势,借文章中的煽动言论吸引选民。
细看郭官所作的裁决,稍为理性的人士都会发现案中被告绝非“无辜”;被告完全是明知故犯,而最终在独立审讯的法庭中被判刑,这既是公义的彰显,亦是法治的体现。当然,社会上现在仍有意图将政治凌驾法治、无视煽动言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或组织,早没公信力可言的记协,正是其中之一。记协在判刑后讹称,案件“对香港新闻业界造成不可逆转伤害”,并指判决未有为新闻业划下清晰界线,“令新闻工作者陷于忧心动辄得咎,难以无后顾地履行职责”云云。
记协“盲撑”《立场》令人侧目
对于社会有意见质疑,法官非新闻专业出身,凭什么界定新闻专业规则。这种说法,明显站不住脚:新闻工作不能以散播仇恨为目的、批评须以事实为基础、批评和报导要核实资料、措辞要秉持真诚公正态度,这些都是新闻专业最基本的伦理守则。换而言之,法庭并无对新闻工作者作出额外要求,只要回归专业和基本伦理,新闻工作者已经可以“免于恐惧”。这些要求过分吗?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基本要求,记协还有什么资格说要捍卫新闻自由呢?
如果持守传媒基本伦理守则的人和机构,均没有被检控“煽动意图”的可能,那么谁会需要担心误堕法网呢?郭官在判刑理由中正正提供了答案:他认为,只有那些意图“打擦边球”的人才会有此担心,因为他不是从自己的发布意图出发,而是从那些言论或文章的内容是否可以“偷鸡”去出发。
新闻业界线清晰不含糊
记协说判决未有为新闻业划下清晰界线,但事实上有关界线一向都十分清晰。即使今次案件是香港回归后第一宗涉及传媒的“煽动罪”审讯,但“煽动罪”从1938年开始已经是成文法订定的罪行,而且《刑事罪行条例》亦订明哪些意图会构成煽动意图。《立场》案的判词指出,法例早已提供指引,传媒工作者可以发布什么或不可以发布什么,重点是在于发布者的意图,新闻工作者亦有大量的海外案例包括欧洲人权法庭的案例可作参考。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记协的回应,代表它连最简单的“新闻ABC”也不清不楚,“盲撑”《立场》,足见这组织有多无理和偏颇。那些时刻想着如何“打擦边球”的人,并非真心“做新闻”,而只是视“新闻”为一种工具,一种用作满足自身政治需要的政治工具,以“新闻工作”去包装自己的“抗争”行为或政治意图,他们内心必然经常忧愁和烦恼。相反,坦荡荡的新闻工作者,时刻秉持新闻专业的操守和伦理,行事光明磊落,发布再尖锐的报导和评论,就算对象是政府或政权也好,亦毋须担心会误堕法网。
来源:大公报 作者:董光羽(时事评论员)
已停运的《立场新闻》前总编辑钟沛权,以及时任署任总编辑林绍桐,早前被裁定“串谋发布及/或覆制煽动刊物”罪成,钟沛权最终被判囚21个月,已扣押逾300天的林绍桐则因健康问题,获法官郭伟健判处当庭释放。值得注意的是,郭官在判刑时强调,众被告并非因履行新闻工作者的报导责任被定罪,而是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具“煽动意图”。郭官的判刑理由,无疑是对那些“盲撑”《立场》的人扇了一记耳光,同时亦向社会发出清楚讯息:任何披着“新闻”外衣而作出违法行为的人和机构,终必法网难逃。
《立场》煽动意图昭然若揭
郭官在判决中根据案中证据,裁定《立场》的政治理念就是“排除中国的本土主义”,媒体路线为支持及促进所谓“香港本土自主”。《立场》在2020至2021年间发布的11篇煽动文章,是反修例期间抹黑和中伤中央及特区政府的工具。郭官在判刑时指出,案发期间钟沛权及林绍桐二人绝对不是单纯新闻工作者,其中一个例子是《立场》一篇被裁定为煽动文章的违法“初选”参选人何桂蓝专访;郭官批评,该专访明显是要为受访者造势,借文章中的煽动言论吸引选民。
细看郭官所作的裁决,稍为理性的人士都会发现案中被告绝非“无辜”;被告完全是明知故犯,而最终在独立审讯的法庭中被判刑,这既是公义的彰显,亦是法治的体现。当然,社会上现在仍有意图将政治凌驾法治、无视煽动言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或组织,早没公信力可言的记协,正是其中之一。记协在判刑后讹称,案件“对香港新闻业界造成不可逆转伤害”,并指判决未有为新闻业划下清晰界线,“令新闻工作者陷于忧心动辄得咎,难以无后顾地履行职责”云云。
记协“盲撑”《立场》令人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