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主动出击把握机遇 更加有为助力开放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克勤
新中国迎来成立75周年。回望75年的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断奋斗,将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时代,全国上下正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拼搏。香港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更应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为国家的富强作出更大贡献,为自身的发展发掘更多机遇。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可谓一穷二白。1952年,国家GDP仅为679亿元人民币。2023年,GDP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随着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的成果亦惠及更多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成功帮助近一亿人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面对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内部自身发展需要,国家近年制定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战略目标。为此,国家部委、各省各市均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战略向前落实。“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更应责无旁贷,担起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节点、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的重要角色。
主动“融入内地、走向国际”
过去四十多年,乘着国家高速发展的东风,香港也迎来自身的“黄金发育期”。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与广东诸多企业,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政策支持下,共同探索出“前店后厂”的独特合作模式,促进粤港两地的繁荣与发展。也正因如此,金融、航运等服务业在香港开始蓬勃发展,不仅国际领先的企业和机构纷纷来港设立总部分部,香港自己亦成功培育世界级的银行、航空公司等。
但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显着变化,在美西方不断祭出对华遏制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原有的全球贸易链开始出现“脱钩”等情况。作为外资进入内地市场,内地商品销往海外最主要的窗口,香港面临巨大挑战。不仅如此,随着内地各省市的现代化进程,内地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不断缩小与香港的差距,甚至在部分行业中有超越之势。可以见得,香港更加需要主动地“融入内地、走向国际”。具体而言,笔者认为香港需要将三方面的工作做深做实。
二、助力服务业转型升级。长期以来,香港的专业服务在多个领域都拥有国际级的顶尖人才,既能满足内地市场对高质量专业服务的需要,亦能为环球投资者提供进入内地市场所需的知识和经验。但随着全球经贸环境的显着变化,及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专业服务亦需要与时并进。
随着国家在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内地企业正在成为世界投资者所关注的新焦点。与此同时,这些内地企业中亦有相当一部分,希望拓展海外新兴市场。故此,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好自身在全球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法律咨询、财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角色,结合外部市场环境、技术发展革新等因素,将我们的专业服务进一步转型升级。而这也是近年来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的重要工作。
三、协同大湾区其他城市发展创科。一直以来,香港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为人诟病,多个创科产业板块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事实上,香港要培育新兴产业,更加需要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一同协作,优势互补。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新型材料等方面,香港可以用好自身的学研能力,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共同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此,特区政府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建设香港成为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孕育地。
助力国家新质生产力“走出去”
笔者认为,不仅如此,香港还可用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标准和规则,成为国家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对外示范地,帮助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助力拓展海外市场。
上述三方面的工作,今届特区政府正不遗余力积极规划和部署,这也是在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香港出现的喜人变化。展望未来,香港在拓展新经贸关系、升级专业服务、协同构建创科产业等重要领域,特区政府需拿出更大的改革魄力,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及扶持计划。社会各界也需同心协力,支持特区政府的改革工作。
笔者坚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下,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定能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届时,香港定能更好地担当起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成为国家新质生产力“走出去”的“桥头堡”。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克勤
新中国迎来成立75周年。回望75年的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断奋斗,将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时代,全国上下正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拼搏。香港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更应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为国家的富强作出更大贡献,为自身的发展发掘更多机遇。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可谓一穷二白。1952年,国家GDP仅为679亿元人民币。2023年,GDP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随着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的成果亦惠及更多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成功帮助近一亿人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面对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内部自身发展需要,国家近年制定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战略目标。为此,国家部委、各省各市均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战略向前落实。“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更应责无旁贷,担起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节点、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的重要角色。
主动“融入内地、走向国际”
过去四十多年,乘着国家高速发展的东风,香港也迎来自身的“黄金发育期”。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与广东诸多企业,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政策支持下,共同探索出“前店后厂”的独特合作模式,促进粤港两地的繁荣与发展。也正因如此,金融、航运等服务业在香港开始蓬勃发展,不仅国际领先的企业和机构纷纷来港设立总部分部,香港自己亦成功培育世界级的银行、航空公司等。
但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显着变化,在美西方不断祭出对华遏制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原有的全球贸易链开始出现“脱钩”等情况。作为外资进入内地市场,内地商品销往海外最主要的窗口,香港面临巨大挑战。不仅如此,随着内地各省市的现代化进程,内地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不断缩小与香港的差距,甚至在部分行业中有超越之势。可以见得,香港更加需要主动地“融入内地、走向国际”。具体而言,笔者认为香港需要将三方面的工作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