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中日达成共识并非核污水排海获认可
来源:中国网 作者:焦健
9月20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四点共识。日方表示欢迎设立覆盖排海关键环节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确保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有效参与其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强调,“中日双方达成共识文件,并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中方坚决反对日方擅自启动排海,这一立场没有变化”。
自2023年8月24日启动首轮和污水排海以来,日本已分8次向海洋排放了总量达6.3万吨的核污水。目前,福岛核电站仍有131万吨核污染水储存在容器中,预计全部处理完至少需要30年。与此同时,核污染水目前仍在以每天约90吨的速度激增,因此,实际排放时间可能会更长。
中国一直反对日方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过去一年多,中日先后进行了十多轮密集谈判。早在去年11月,中国就提出瞭解决方案,要求有效参与、长期取样,并独立检测核污染水的安全性,但日方始终以各种理由拒绝中方的合理要求。
由于日方的一意孤行,中国海关总署决定自去年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中国大陆原本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占其出口总量的22.5%,其次是中国香港,占20%。这两地的禁令对日本渔业造成重大打击。去年下半年,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已降至零,数十万渔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
争取独立取样监测是一个关键突破。日方同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框架下建立长期国际监测机制,接受中国实施独立取样监测,并对排海活动实施严格、独立、有效的国际监督,有助于确保核污染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这是中国在外交上获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也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重大核安全事故开创先例。
《论语•公冶长》有云:“听其言而观其行。”解决核污水排放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安排。外交共识的达成,并不意味着事情“翻篇”,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未来落实共识的进程中,中方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认真有效地开展独立取样监测,有力规范和约束日方的核污染水排海进程。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相信在利益攸关方的有效参与和监督下,不断完善加强国际监测措施,能够尽可能降低日本核污水排海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包括水产品在内的食品安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家园”。【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讲师】
来源:中国网 作者:焦健
9月20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四点共识。日方表示欢迎设立覆盖排海关键环节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确保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有效参与其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强调,“中日双方达成共识文件,并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中方坚决反对日方擅自启动排海,这一立场没有变化”。
自2023年8月24日启动首轮和污水排海以来,日本已分8次向海洋排放了总量达6.3万吨的核污水。目前,福岛核电站仍有131万吨核污染水储存在容器中,预计全部处理完至少需要30年。与此同时,核污染水目前仍在以每天约90吨的速度激增,因此,实际排放时间可能会更长。
中国一直反对日方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过去一年多,中日先后进行了十多轮密集谈判。早在去年11月,中国就提出瞭解决方案,要求有效参与、长期取样,并独立检测核污染水的安全性,但日方始终以各种理由拒绝中方的合理要求。
由于日方的一意孤行,中国海关总署决定自去年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中国大陆原本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占其出口总量的22.5%,其次是中国香港,占20%。这两地的禁令对日本渔业造成重大打击。去年下半年,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已降至零,数十万渔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