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16亿大打“认知战” 舆论斗争将更尖锐
众议院在短期内通过20多项针对中国的法案,涉及不同政策范畴,当中有虚有实,值得留意的是众议院以压倒性票数过了《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意影响基金授权法案》,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际开发署在未来五年更会拨款16亿美元推动。
这个法案的内容就是每年拿出3.25亿美元,予美国的外事部门以及各种卫星组织,在全世界对抗中国政府、政党和实体的所谓“恶意影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用作对中国大打“认知战”、“抹黑战”,在国际社会抹黑中国形象。以金额论,美国也是花了血本,美国《纽约时报》在2022年曾报导,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年运营支出为8.82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这次抹黑中国的拨款,相当于CNN年运营支出的两倍,力度不可谓不大。
反映美对港策略正在调整
当前美国经济正陷入内忧外患,美联储大手减息半厘就是为了救经济,美国财赤屡创新高,但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斥巨资用作宣传,这反映华府将大幅加强对中国以至香港的“舆论战”、“认知战”,也说明华府针对香港的策略正在调整。过去通过豢养大批美国代理人,最终通过选举夺权的模式,随着“黑暴”的溃败以及香港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这一套策略已经破产。枱面上的“反对派”政党政客,基本已经失去了政治价值,美国再向这些政党政客投入大量资源,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操守有亏的罗冠聪被放弃了,“反对派”政党也被断水,“激进派”“本土派”组织也要自生自灭。原因很简单,美国已经调整了对港策略,过去打的是明战,通过枱面上的政治人物争夺议席,通过各种卫星组织政治动员,通过“反对派”媒体煽风点火,从而在选举中扩展版图,施压政府接纳急进的“普选”方案,最终实现夺权目的。这样自然需要扶植大批政党组织和政客,但现在这个策略已经行不通,反中乱港分子不可能进入议会加入建制,乱港卫星组织兵败如山倒,要在香港再发动大规模骚乱已是“不可能任务”,所以华府近年也在调整策略,由议席争夺转为意识形态战场的争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