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中东客来港按年大增 乘势而为

  中评社北京9月21日电/网评:中东客来港按年大增 乘势而为做好桥梁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克勤(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

  在全球经济增长向东转移的形势下,近年来海湾国家加大对中国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中国亦有诸多企业向中东地区拓展。香港作为国家的重要窗口,亦正在其中迎来机遇,发挥独特作用。据入境处数据,截至7月,来自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赴港旅客人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136%。2023年,香港与中东的双边贸易总额达266亿美元。过去五年,香港与中东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9.5%。可以见到,香港看准机遇,大力拓展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关系的发展方向正取得显着成效。

  众所周知,海湾国家多为油气生产国,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随着油气资源逐年减少,近年海湾国家纷纷推出战略部署,着力推动经济多元和可持续发展。而其中新能源产业是海湾国家政策措施着力发展的关键产业。而中国近年在新能源领域所取得的长足发展,正好与海湾国家的发展方向“双向奔赴”。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阿联酋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在今年6月,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向蔚来注入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另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高合汽车,其母公司华人运通亦受到沙特资本的青睐。其与沙特投资部签署了约合56亿美元的协定,共同成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

  不仅如此,据内地传媒统计,近一年先后有来自光伏、风电以及矿业领域的9家中国公司宣布在中东地区投资建厂。其中亦包括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等海湾国家主权基金共同投资的开发项目。

  香港作为海外资本通向内地市场的门户,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窗口,无疑可以从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锐意开拓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关系。去年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访问中东地区,促成签订13份合作备忘录及协议。去年年末,香港市场亦迎来亚太区首只、全球最大的沙特阿拉伯ETF在港上市。这些成绩充分说明特区政府的工作效果显着。

  而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及加入RCEP的进程,香港对于有意开拓中国和东盟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战略意义无疑将进一步提升。香港需要把握机遇,围绕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关系,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更好担起国家与中东地区的桥梁。   第一,加快香港新能源技术应用发展。针对中东地区对于新能源应用和发展的需求,香港可进一步加快自身新能源应用的步伐。透过大规模、系统化的新能源技术应用,使得内地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在香港得到充分竞争和印证,更好地向中东地区等潜在用户证明技术的可靠性和泛用性。香港亦可通过应用实践,制定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技术应用规范,帮助内地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增加国际认可度。

  第二,加强培养面向中东人才。因应未来发展方向的需要,香港还需加快培养和吸引熟悉伊斯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人才。短期而言,政府可透过人才吸引计划,吸引更多熟悉伊斯兰国家的人才来港发展。而中长期,则可透过政策引导,鼓励香港大专院校与中东地区院校开展合作,促进双方学生交流。另一方面,香港各专业服务团体和公会,亦可举办有关伊斯兰国家的介绍和专题讲座,加深从业者对中东市场的瞭解和认识。

  第三,加快穆斯林友好城市建设。随着越来越投资者和旅客来港,香港需要推动更多穆斯林友好设施和服务,包括完善HALAL(清真)认证服务,以及鼓励业界增设穆斯林友善的住宿及旅游服务。此举不仅可以为来港的中东旅客提供更加宾至如归的服务体验,亦可为本地穆斯林等少数族裔创造更多较为优质的就业机会。

  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所言,中东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与中东及东盟合作是特区政府的核心优先事项。香港需要做好上述工作,更好地扮演起国家与中东地区在经贸方面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乘势而为,把握自身发展的黄金新机遇。   中评社北京9月21日电/网评:中东客来港按年大增 乘势而为做好桥梁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克勤(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

  在全球经济增长向东转移的形势下,近年来海湾国家加大对中国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中国亦有诸多企业向中东地区拓展。香港作为国家的重要窗口,亦正在其中迎来机遇,发挥独特作用。据入境处数据,截至7月,来自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赴港旅客人数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136%。2023年,香港与中东的双边贸易总额达266亿美元。过去五年,香港与中东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9.5%。可以见到,香港看准机遇,大力拓展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关系的发展方向正取得显着成效。

  众所周知,海湾国家多为油气生产国,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随着油气资源逐年减少,近年海湾国家纷纷推出战略部署,着力推动经济多元和可持续发展。而其中新能源产业是海湾国家政策措施着力发展的关键产业。而中国近年在新能源领域所取得的长足发展,正好与海湾国家的发展方向“双向奔赴”。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阿联酋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在今年6月,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向蔚来注入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另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高合汽车,其母公司华人运通亦受到沙特资本的青睐。其与沙特投资部签署了约合56亿美元的协定,共同成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

  不仅如此,据内地传媒统计,近一年先后有来自光伏、风电以及矿业领域的9家中国公司宣布在中东地区投资建厂。其中亦包括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等海湾国家主权基金共同投资的开发项目。

  香港作为海外资本通向内地市场的门户,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窗口,无疑可以从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锐意开拓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关系。去年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访问中东地区,促成签订13份合作备忘录及协议。去年年末,香港市场亦迎来亚太区首只、全球最大的沙特阿拉伯ETF在港上市。这些成绩充分说明特区政府的工作效果显着。

  而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及加入RCEP的进程,香港对于有意开拓中国和东盟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战略意义无疑将进一步提升。香港需要把握机遇,围绕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关系,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更好担起国家与中东地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