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大湾区金融服务

  中评社北京9月14日电/网评: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大湾区金融服务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陆文英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决定,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五周年,通过不懈的努力发展,粤港澳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如今“大湾区效应”正逐渐显现,大湾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动能不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兆元,到2023年突破14兆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大湾区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日见其功。

  作为快速成长的城市群,大湾区庞大潜力吸引全球关注,这里汇聚着国内外最顶尖的企业和人才创业兴业。香港作为大湾区重要城市,身负重大的历史使命。尤其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发挥本身优势,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大湾区经济发展,已愈来愈成为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更深入思考探讨和关心的问题。

  为金融业注入更多活水

  事实上,金融业在大湾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湾区的金融业已建立坚实基础。湾区金融业整体规模已达到世界居前水平。2022年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8.3兆美元,银行存款总额高达4.3兆美元,均已超过纽约湾区及旧金山湾区;保费收入约1634亿美元,亦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差不多四分一。

  粤港澳大湾区从它所处的位置、特定的环境,相对活跃的金融市场、不断畅通的融资管道和逐渐向好的金融环境等等,各项指标都居于世界前列,是打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实力雄厚、活力焕发,充满无限潜力的区域。尤其是香港凭借着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丰富雄厚的金融基础,以及独特的“一国两制”优势,香港在大湾区企业全球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区域难以代替的作用,是湾区企业境外资金管理以及搭建海外业务桥梁不可或缺的选择。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发展,资本流动加速,市场活力及金融服务效率提高,五年来,一系列金融合作持续展开:2021年启动实施“跨境理财通”、“债券通”、“南向通”,2023年实施利率“互换通”,2024年落地“跨境理财通2.0”……大湾区跨境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通路不断拓展、参与投资者不断增加。

  粤语把钱财称为“水”,水唯有流通才能鲜活丰沛。所谓“唯有源头活水来”,说到底香港金融业要做大做强成为引领湾区业界的龙头,“通”和“融”是根本,唯有不断开源引流,注入更多活水,赋予更多动能,让财金资本源源“流进来,引出去”,使之“通四海,达三江”,才能兴旺繁荣。

  中银香港是深谙并积极践行这一信条的,在拓展大湾区金融业务方面,该行做法尤为值得赞许。该行凭着多年来跨境业务经验和对跨境政策的深入瞭解,针对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向不同跨境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创赢”、“稳赢”方案外,“湾区.商赢”还为不同行业企业提供合适方案,包括为进出口企业在港搭建贸易平台的“商贸赢”方案;为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高端服务企业提供的“服贸赢”方案;以及为电子通信、零售等大湾区典型行业提供的“行业赢家”方案。透过定制化、细分化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赢在湾区。方案尤其针对不同客户群对全球司库体系建设与现金管理日益殷切的需求,充分发挥同业联动机制优势,共同为客户提供双向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机制衔接法制规则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商务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但要进一步展开及扩大湾区国际金融业互联互通,以及境内金融业走出去,引进来,却还须面对一些制度门槛与阻碍。粤港澳三地政府一直努力推动制定争议解决服务的统一规范标准,从政策支援、数字转型、营运能力建构等方面多策并施、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在大湾区内建立机制、衔接不同的法律制度与规则,为大湾区提供一个稳定、公平、透明以及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从而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加速与深化,全面梳理解决这错综复杂的老大难引致的困扰制约,事实上已成为三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改变被动局面将是一种历史的创新,是全面强化优化粤港澳合作、加速大湾区建设的重头戏和突破口,对形成国家改革开放新格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相信粤港澳金融界将继续以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为支持促进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评社北京9月14日电/网评: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大湾区金融服务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陆文英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决定,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五周年,通过不懈的努力发展,粤港澳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如今“大湾区效应”正逐渐显现,大湾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动能不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兆元,到2023年突破14兆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大湾区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日见其功。

  作为快速成长的城市群,大湾区庞大潜力吸引全球关注,这里汇聚着国内外最顶尖的企业和人才创业兴业。香港作为大湾区重要城市,身负重大的历史使命。尤其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发挥本身优势,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大湾区经济发展,已愈来愈成为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更深入思考探讨和关心的问题。

  为金融业注入更多活水

  事实上,金融业在大湾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湾区的金融业已建立坚实基础。湾区金融业整体规模已达到世界居前水平。2022年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8.3兆美元,银行存款总额高达4.3兆美元,均已超过纽约湾区及旧金山湾区;保费收入约1634亿美元,亦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差不多四分一。

  粤港澳大湾区从它所处的位置、特定的环境,相对活跃的金融市场、不断畅通的融资管道和逐渐向好的金融环境等等,各项指标都居于世界前列,是打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实力雄厚、活力焕发,充满无限潜力的区域。尤其是香港凭借着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丰富雄厚的金融基础,以及独特的“一国两制”优势,香港在大湾区企业全球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区域难以代替的作用,是湾区企业境外资金管理以及搭建海外业务桥梁不可或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