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香港金融助力湾区发展有五大优势
中评社香港9月22日电(记者陆文煜段晓鲁)9月21日,由凤凰卫视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在香港、内地同步举行。此次围绕“变局与信心”主题,深入探讨大变局下的全球经济挑战、中国金融开放下的大湾区使命、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资本市场引领与驱动等重要议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并发表演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肩负重大意义,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机遇和发展动能。
李家超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大湾区城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专业服务享誉全球,加上“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绝对有能力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角色。
李家超认为,今天论坛的主题——“变局与信心”来得很合时,简明地说出了香港现在的情况:在我们面对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变局”之下,我们对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信心”。
李家超回顾,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战胜各种难关与变局。遇上经济挑战,不论是1997年的金融风暴,还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香港的金融体系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下,始终坚韧无比。面对疾病疫情,比如2003年的“沙士”、2009年的人类猪流感,以至过去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依然砥砺前行,克服困难。
面对政治动乱,包括2014年的违法“占中”、2016年的旺角暴动、2019年的“黑暴”、“港独”肆虐,全赖中央果断出手,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使香港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社会恢复稳定,可以重新聚焦发展经济民生。
李家超指出,现在香港已经跨越了动荡不安的日子;现在,香港昂然踏上了由治及兴的新征程;现在,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未来五年,是我们同为香港发展打开新篇章的关键期。
以下为李家超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变局与信心”发言实录:
很高兴参与“湾区财经论坛”,与各位政商贤达和学术界精英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肩负重大意义,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机遇和发展动能。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大湾区城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专业服务享誉全球,加上“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绝对有能力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角色。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变局与信心”。我觉得这个题目来得很合时,简明地说出了香港现在的情况:在我们面对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变局”之下,我们对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信心”。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战胜各种难关与变局。遇上经济挑战,不论是1997年的金融风暴,还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香港的金融体系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下,始终坚韧无比。面对疾病疫情,比如2003年的“沙士”、2009年的人类猪流感,以至过去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依然砥砺前行,克服困难。
面对政治动乱,包括2014年的违法“占中”、2016年的旺角暴动、2019年的“黑暴”、“港独”肆虐,全赖中央果断出手,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使香港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社会恢复稳定,可以重新聚焦发展经济民生。
现在,香港已经跨越了动荡不安的日子;现在,香港昂然踏上了由治及兴的新征程;现在,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未来五年,是我们同为香港发展打开新篇章的关键期。
今天在香港举办这个“湾区财经论坛”,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香港未来的金融发展,能怎么样助力大湾区发展。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我们在深化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从而推动大湾区建设和促进本地金融业发展的五大优势。
第一,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领导全球。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全球约百分之75的离岸人民币支付款额。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今年7月宣布优化货币互换协议为常备协议,金管局并进一步优化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持续发展。
第二,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强。“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项目在过去几年蓬勃发展,而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已于今年7月正式纳入“沪深港通”,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选择。在今年8月,北向交易的平均每日交易额超过2千6百万元人民币;南向平均每日交易额更超过3亿5千万港元。
本月初,特区政府和前海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18条新措施,便利香港私募基金业界的境内投资业务,同时促进两地科技创新合作。这是港深两地通过金融合作,支持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好例子。我们会继续与内地商讨进一步扩大联通计划的范围,促进大湾区内的资金流动,除了互联互通,更达致互惠互赢。
第三,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投融资平台。截至上月底,一共78所公司已循港交所为支持新兴和创新产业公司实施的新制度上市,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累计超过5千8百亿元,让香港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下一步,证监会和港交所将争取尽早提出具体建议,修订主板的上市条件,配合具规模但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为香港的投融资平台带来源源不绝的动能。
第四,香港是世界一流的财富和风险管理中心。香港去年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35.5万亿港元,其中六成半的资金来自境外,足见香港具备实力成为大湾区以至全亚洲的首选资产及财富管理枢纽。我们已经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相关业务发展,并将提出立法建议,为单一家族办公室管理的合资格家族投资控权工具提供税务宽免,全力推动香港发展家族办公室业务。
为促进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我们正争取尽快让香港保险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支援。我们也正推动尽快实施跨境汽车保险“等效先认”政策,为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省的相关香港车辆带来便利。
第五,香港将全力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香港的融资平台和专业服务经验丰富,能全力支持大湾区绿色企业和项目,作绿色和可持续投融资及认证。特区政府已成功发行接近100亿美元等值的政府绿色债券,今年5月更首次发行绿色零售债券,建立起市场基准和丰富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
另外,我们已放宽“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下申请外部评审资助的贷款门槛,以支持更多企业获取绿色融资。我们将继续推动绿色金融人才培训、标准厘定、碳市场机遇等多方面的工作,助力大湾区绿色发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未来五年是香港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在特区政府积极投入大湾区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促进和支持区内经济发展,同时更便利香港优势产业在区内发展,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最后,我祝愿这次论坛圆满成功,在座各位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中评社香港9月22日电(记者陆文煜段晓鲁)9月21日,由凤凰卫视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在香港、内地同步举行。此次围绕“变局与信心”主题,深入探讨大变局下的全球经济挑战、中国金融开放下的大湾区使命、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资本市场引领与驱动等重要议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并发表演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肩负重大意义,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机遇和发展动能。
李家超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大湾区城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专业服务享誉全球,加上“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绝对有能力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角色。
李家超认为,今天论坛的主题——“变局与信心”来得很合时,简明地说出了香港现在的情况:在我们面对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变局”之下,我们对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信心”。
李家超回顾,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战胜各种难关与变局。遇上经济挑战,不论是1997年的金融风暴,还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香港的金融体系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下,始终坚韧无比。面对疾病疫情,比如2003年的“沙士”、2009年的人类猪流感,以至过去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依然砥砺前行,克服困难。
面对政治动乱,包括2014年的违法“占中”、2016年的旺角暴动、2019年的“黑暴”、“港独”肆虐,全赖中央果断出手,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使香港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社会恢复稳定,可以重新聚焦发展经济民生。
李家超指出,现在香港已经跨越了动荡不安的日子;现在,香港昂然踏上了由治及兴的新征程;现在,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未来五年,是我们同为香港发展打开新篇章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