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台湾政策法”的“实质性”最危险

军事愈益成为北京威慑“台独”和外部势力干预的主要手段 资料相

  中评社香港9月21日电(评论员 冬日)引发广泛关切的“台湾政策法”在微调了有关“外交主权”的“象征性”表述之后,已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外委会过关,正在挺进参议院全会。外界称调整“象征性”因素后,该议案不再那么具有挑衅性,但实际上议案中的“实质性”因素并未削弱,反而加强,其引发两岸战争的危险性不减反增。

  “台湾政策法”提出之初,各方比较关注的是,议案直接将台湾指定为“主要非北约盟友”,台湾驻美机构更名,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处长需要走美国驻外大使任命程序等。这些条款意在将台湾当作“主权国家”来对待,直接挑战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很容易引发中方强烈的反应。这些手法被美国外交学界普遍认为祗有“象征性”意义,对加强台湾的安全有害无益。这也是白宫之前的主要关切所在。

  在拜登政府做了美国国会的工作之后,提交给参议院外委会审议的“替代修正案”对这些条款进行了调整。AIT台北办事处长任命不再要求走参议院确认程序;台北经文处更名从强制“要求”变成建议性的“国会意见”。新版本议案表述将台湾当作“主要非北约盟友”,由原来的直接“指定”调整为“对待台湾应该形同它被指定为主要非北约盟友”。新议案还微调了一些针对中国大陆的制裁条款,让美国政府实施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美方这么做是想转移公众焦点,淡化各方关切,但实际上正如议案领头人、参议员梅南德兹自己所说:做出改变的主要体现在“象征性”的领域,但在“实质性”的领域没有多大变化。他称,与防务援助、国际参与和经济接触等“核心条款”相比,台湾驻美机构更名和AIT办事处长任命程序等“象征性”领域条款的变化是次要的。

  “台湾政策法”最重要的“实质性”体现在,美国将通过对台湾防卫战略的控制,加强美台防卫安全合作,将台湾当作围堵遏制中国大陆的战略前沿和抗华“马前卒”,让台湾成为“不沉的航空母舰”,无限拖延两岸分裂;或者让两岸兵戎相见,两败俱伤,从而拖累甚至中断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美方打的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如意算盘”。

  修订后的“台湾政策法”明确写道:防卫台湾对于削弱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内投送军力和建立有争议区域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于限制解放军在第一岛链以外进行不受约束的军力投送的机动自由至关重要。

  该法案要求,美国通过安全援助和增加国防开支,支持并与台湾合作,实施有效的防卫战略,增加资源,实现台湾军力现代化。在本法案颁布之日起的180天内,以及在此之后的7年内,美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应共同向国会提交报告,说明为加强美台防务关系与台湾防卫能力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

  该法案要求评估台湾获得和部署反干预能力,包括远程精准火力、整体空防导弹系统、反舰巡航导弹、陆地攻击巡航导弹、岸防能力、反装甲能力、水下武器等。其中许多已经超越防卫性武器的范畴。

  该法案要求美国防部长与国务卿与台湾方面就台湾面临的威胁进行联合评估,提出整合优先名单和解决方案;加强美台之间的军事互操作性和联合行动能力;加强美台两军训练合作,包括必要时的联合应急桌面演习、战争游戏、全面军事演习,以及协助台湾保持部队战备状态和实现对台军售的美国在台湾的“持久性的轮替军事存在”。这个要求显然是要通过美军顾问团在台湾的长期存在,来掌控台湾的防卫战略。

  修订后的议案规定,向台湾提供不超过20亿美元的对外军事贷款。除此之外,再授权拨给国务院的“台湾对外军事援助资金”,2023财年到2027财年,5年累计65亿美元。这项对台军事融资支持甚至比原议案延长一年、增加20亿美元。

  这项法案中对台军援和安全合作设定的目标期限大多是到2027年,这与美国官方关于到2027年之前解放军将完全具备拿下台湾能力的评估是一致的,反映了美方对于难以干预和阻止大陆“武统”台湾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美国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日前在一个研讨会上公开扬言:拜登政府竭力做的一件事是使美国处于能够阻止中国大陆以武力夺取台湾的地位,这就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主旨和目的。这涉及到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层面。

  沙利文称,过去19个月,美国一直在“全场紧逼”。美国将继续为台湾提供自卫所需的武器物资;将采取必要措施,向北京发出明确的信息:如果采取军事行动或其他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台海现状,中国将付出巨大和压倒一切的代价。

  拜登日前在一年半内第四次宣称美国将防卫台湾,且确认美国对待台湾会与对待乌克兰不同。这被外界广泛认为美国的对台“战略模糊性”正在走向清晰化,而白宫官员随后澄清的“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不过是在“美国的一中政策”旗号下,掩盖美国推行“一中一台”政策的烟幕弹而已。

  因此所谓白宫对“台湾政策法”的部分条款有关切,也只是为了稳住中方的烟幕弹。他们担心的是,“台湾政策法”中涉及“主权符号”的“象征性”内容刺激北京,在美国还没做好干预准备之前,加快北京动武的时间表。他们急于推进美台加强威慑力的“实质性”内容。白宫与国会不过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真实目的都是为了如何更有效地打台湾这张牌,下台湾这个棋子。

  前美国副防长、一度是拜登政府防长候选人之一的弗卢努瓦日前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称“防卫台湾时间无多,为什么五角大楼必须聚焦近期威慑”。她鼓吹:全五角大楼的一项重点工作应是大幅加快和扩大在未来五年威慑中国所需的新能力部署,包括大量的无人机等灵活机动低成本的先进两用技术,此外要加快帮助台湾发展“非对称战力”,将之变成“豪猪”。

  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的国安战略和国防战略将中国当作“头号竞争对手”,阻止中国大陆收复台湾已经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内容。连续多年的“国防授权法”都有大量支持台湾防卫和加强美国自身在台海威慑力的内容,所谓的“太平洋威慑计划”就是直接针对中国。美国已经在做大量“以台制华”的实质性动作,“台湾政策法”只不过是集大成,将过去偷偷摸摸地做,变成现在明目张胆地做。

  面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的行径,北京在这个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已完全失去对华盛顿的信任。中国既要坚决反对美国掏空“一个中国”的“象征性”行为,更要认清美国“以台制华”的“实质性”行动的危险性,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骤来处理台湾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强化自身的实力。

  当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完全倾向中国大陆,美国干预台湾的战略不管模糊也好,清晰也罢,都无法阻挡中国统一的步伐,“台湾政策法”和“与台湾关系法”必将沦为废纸。

军事愈益成为北京威慑“台独”和外部势力干预的主要手段 资料相

  中评社香港9月21日电(评论员 冬日)引发广泛关切的“台湾政策法”在微调了有关“外交主权”的“象征性”表述之后,已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外委会过关,正在挺进参议院全会。外界称调整“象征性”因素后,该议案不再那么具有挑衅性,但实际上议案中的“实质性”因素并未削弱,反而加强,其引发两岸战争的危险性不减反增。

  “台湾政策法”提出之初,各方比较关注的是,议案直接将台湾指定为“主要非北约盟友”,台湾驻美机构更名,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处长需要走美国驻外大使任命程序等。这些条款意在将台湾当作“主权国家”来对待,直接挑战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很容易引发中方强烈的反应。这些手法被美国外交学界普遍认为祗有“象征性”意义,对加强台湾的安全有害无益。这也是白宫之前的主要关切所在。

  在拜登政府做了美国国会的工作之后,提交给参议院外委会审议的“替代修正案”对这些条款进行了调整。AIT台北办事处长任命不再要求走参议院确认程序;台北经文处更名从强制“要求”变成建议性的“国会意见”。新版本议案表述将台湾当作“主要非北约盟友”,由原来的直接“指定”调整为“对待台湾应该形同它被指定为主要非北约盟友”。新议案还微调了一些针对中国大陆的制裁条款,让美国政府实施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美方这么做是想转移公众焦点,淡化各方关切,但实际上正如议案领头人、参议员梅南德兹自己所说:做出改变的主要体现在“象征性”的领域,但在“实质性”的领域没有多大变化。他称,与防务援助、国际参与和经济接触等“核心条款”相比,台湾驻美机构更名和AIT办事处长任命程序等“象征性”领域条款的变化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