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金避险 人民币债抢手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价在全球主要货币之中展现较强的稳定性。(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8月21日电/大公报报导,近期美欧日股市大上大落,呈现过山车式走势,犹如向全球发出风险警示,市场不安情绪有增无减,境外投资者进一步抢吸具避险功能的人民币债券,今年首7个月累计净买入在岸人民币债券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两倍,证明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欲比之前更加强劲。

  美欧日股市回升只是死猫弹,首先是日圆套息交易拆仓未完,日圆兑每美元转眼间又回升至146水平。其次是美国经济衰退阴霾不散,7月新屋动工数量跌至疫情以来最低水平,美国住宅楼市有可能跟随商业地产爆煲。第三是美国企业纷纷发预警,不利美股反弹,继而拖累欧洲、日本股市。例如家居零售商家得宝下调业务预测,原因是家居消费需求减弱。因此,美欧日股市大跌随时在下半年出现,持续困扰投资市场情绪,稳定性较高的定息投资产品如债券成为资金避风港。

  美元高位急回 股汇债堪忧

  日圆套息交易拆息的大山力压之下,去杠杆活动持续对泡沫化程度仍然严重的美国、欧洲、日本等金融资产价格构成巨大下行压力,每次反弹都是出货套现的机会。事实上,原本是避险资产的美债,近年跌跌不休,保值作用已今非昔比。

  近月投资市场波动市况中,美债依然沽压重重,更成为炒家做空对象,反映市场日益担忧美国爆发债务危机。值得留意的是,目前美汇指数已跌至101水平,为逾7个月低位,今年美汇指数随时由升转跌,美国有股市、债市、汇市同步大跌的风险,一场大规模美元资产抛售潮正在酝酿之中,环球资金正加紧部署,应对美国股汇债风暴来临,人民币、黄金等资产成为避险不二之选。   人民币稳定 表现胜主要货币

  其实,今年人民币汇价在全球主要货币之中展现较强稳定性。截至今年8月中,人民币兑美元轻微下跌0.8%,表现优于其他货币,同期澳元、加币、日圆兑美元分别下跌2.1%、3.2%及4.5%。同时,中国货币政策具有宽松空间,有利人民币债券价格上升,因而吸引环球资金大举流入。

  买入额超去年1.8倍 势破纪录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止,境外投资者持在岸人民币债券规模为4.4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占在岸人民币债券总额的3.1%,对比去年12月底止的数据,当时境外投资者持有在岸人民币债券3.67万亿元。换言之,今年首7个月外资净买入在岸人民币债券7900亿元,相比去年全年2800亿元的吸纳金额,大增1.82倍,可见外资抢购人民币债券的热切程度,今年增持金额随时突破万亿元,创出纪录新高。

  其实,近期美欧日股市大上大落的走势,吓怕不少投资者,令目前全球增配人民币资产意欲比前更加强劲,特别是对人民币债券投资需求很大。单是上月,境外投资者净买入在岸人民币债券1500亿元,当中不排除有部分资金是从A股转吸内地债券市场,资金流出人民币资产之说并非事实。

  人民币债券成为当前抢手投资产品,一方面反映环球市场避险情绪高涨,另一方面则是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投下信心票。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价在全球主要货币之中展现较强的稳定性。(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8月21日电/大公报报导,近期美欧日股市大上大落,呈现过山车式走势,犹如向全球发出风险警示,市场不安情绪有增无减,境外投资者进一步抢吸具避险功能的人民币债券,今年首7个月累计净买入在岸人民币债券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两倍,证明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欲比之前更加强劲。

  美欧日股市回升只是死猫弹,首先是日圆套息交易拆仓未完,日圆兑每美元转眼间又回升至146水平。其次是美国经济衰退阴霾不散,7月新屋动工数量跌至疫情以来最低水平,美国住宅楼市有可能跟随商业地产爆煲。第三是美国企业纷纷发预警,不利美股反弹,继而拖累欧洲、日本股市。例如家居零售商家得宝下调业务预测,原因是家居消费需求减弱。因此,美欧日股市大跌随时在下半年出现,持续困扰投资市场情绪,稳定性较高的定息投资产品如债券成为资金避风港。

  美元高位急回 股汇债堪忧

  日圆套息交易拆息的大山力压之下,去杠杆活动持续对泡沫化程度仍然严重的美国、欧洲、日本等金融资产价格构成巨大下行压力,每次反弹都是出货套现的机会。事实上,原本是避险资产的美债,近年跌跌不休,保值作用已今非昔比。

  近月投资市场波动市况中,美债依然沽压重重,更成为炒家做空对象,反映市场日益担忧美国爆发债务危机。值得留意的是,目前美汇指数已跌至101水平,为逾7个月低位,今年美汇指数随时由升转跌,美国有股市、债市、汇市同步大跌的风险,一场大规模美元资产抛售潮正在酝酿之中,环球资金正加紧部署,应对美国股汇债风暴来临,人民币、黄金等资产成为避险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