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台湾政策法增加两岸对撞机会

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9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于美东时间14日通过“台湾政策法案”,将送交参院全院审理。针对美国“台湾政策法案”条文走向,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外委会通过的版本有部分条文调整,主要是涉及“台湾主权”等部份,不过在对台军援防务方面多维持原版,研判后续走向,会以降低“主权”敏感,增强军事介入为主轴。

  潘兆民感叹,“台湾政策法”称不上是“友台”,反而是增加两岸对撞的机会,若美国真的要实质帮助台湾,大可直接承认“中华民国主权”,美台“复交”,但这些美国不敢做。另外,在强化对台军援方面看似做得很足,可是条文通篇看下来,没有看见任何安全保证的字眼,没有安保承诺,更没有协防承诺,背后动机显而易见。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14日以17票赞成、5票反对,通过“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后续将进一步送交参众两院审理通过后,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生效。至于拜登是否签署,有待观察。该法案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力度,并应对北京对台湾可能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祭出具体回应,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面向,引发外界关注与热议。

  针对台湾政策法案后续可能走向,潘兆民表示,拜登最终是否签署通过,还很难说,不过观察这次参院外委会所通过的条文改动,或可看出,后续条文内容可能降低对“台湾主权”表征的支持,减少触犯一中红线的可能性。例如驻美代表处正名台湾改为无强制力的国会意见等。另原版本指定将台湾列为“主要非北约盟友”(MNNA)地位,修改为“以MNNA盟友同等待遇”。

  潘兆民说,由于美国推动台湾政策法的主要目的并非挺台,而是守住美国利益,所以不可能实质承认“台湾主权”,因为如此一来,必然爆发正面冲突,这对美国并无好处,美国推出“台湾政策法”,是打算遂行两个目的。首先是,刺激11月期中选举的选情,因为反中牌对争取选民支持有加分,当前美国两党及社会氛围,反中、挺台成为政治显学,这样的法案推动,有助争取选票。

东海大学校园一隅。(中评社 方敬为摄)

  其次是,潘兆民说,增强台湾工具化角色,作为后续应对中国的冲突代理人。条文中要求美国应扩大区域战备库以支持台湾,提供台湾高额的军事融资贷款,原提案规画,美国在未来4年提供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授权国务院在2023财年拨款2.5亿美元,2024财年拨款7.5亿,2025年15亿,2026年20亿;外委会通过的新版增加2027财年拨款20亿美元,让总额达到65亿美元,并备注“无偿提供”(Grant)。

  他提到,同时,条文中针对提供的军备性质,要求美国提供台湾“保持足够自卫能力”的军备,增加“实行阻止及威慑解放军胁迫和侵略行为的战略”。言下之意,未来美国对台无论在军售项目,乃至于安全防务方面,都将更进一步的介入、操作,台湾本身对防务的自主空间预期将越来越小,恐怕任凭美国将台湾武装化、工具化,最悲观的莫过于是“乌克兰化”。

  潘兆民说,台湾作为美国第一岛链的重要区位,过去就曾被称为“击不沉的航母”,显然美国正打算藉由这套法案,尽早做好台湾的武装布局,以面对后续可能发生的美中冲突,届时台湾能作为战争前沿,减少美国损害。所以未来台湾政策法若顺利通过,走向或许将以增强对台湾军事防务介入为主轴。

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9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于美东时间14日通过“台湾政策法案”,将送交参院全院审理。针对美国“台湾政策法案”条文走向,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外委会通过的版本有部分条文调整,主要是涉及“台湾主权”等部份,不过在对台军援防务方面多维持原版,研判后续走向,会以降低“主权”敏感,增强军事介入为主轴。

  潘兆民感叹,“台湾政策法”称不上是“友台”,反而是增加两岸对撞的机会,若美国真的要实质帮助台湾,大可直接承认“中华民国主权”,美台“复交”,但这些美国不敢做。另外,在强化对台军援方面看似做得很足,可是条文通篇看下来,没有看见任何安全保证的字眼,没有安保承诺,更没有协防承诺,背后动机显而易见。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14日以17票赞成、5票反对,通过“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后续将进一步送交参众两院审理通过后,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生效。至于拜登是否签署,有待观察。该法案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力度,并应对北京对台湾可能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祭出具体回应,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面向,引发外界关注与热议。

  针对台湾政策法案后续可能走向,潘兆民表示,拜登最终是否签署通过,还很难说,不过观察这次参院外委会所通过的条文改动,或可看出,后续条文内容可能降低对“台湾主权”表征的支持,减少触犯一中红线的可能性。例如驻美代表处正名台湾改为无强制力的国会意见等。另原版本指定将台湾列为“主要非北约盟友”(MNNA)地位,修改为“以MNNA盟友同等待遇”。

  潘兆民说,由于美国推动台湾政策法的主要目的并非挺台,而是守住美国利益,所以不可能实质承认“台湾主权”,因为如此一来,必然爆发正面冲突,这对美国并无好处,美国推出“台湾政策法”,是打算遂行两个目的。首先是,刺激11月期中选举的选情,因为反中牌对争取选民支持有加分,当前美国两党及社会氛围,反中、挺台成为政治显学,这样的法案推动,有助争取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