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机器人:地铁安全的“钢铁卫士”
资料显示,列车运行时与轨道接触会产生振动,转向架构架容易出现肉眼不易发现的疲劳裂纹,影响列车安全稳定运行。此前,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对这些裂纹进行检测,需要先把构架拆解再运输到厂家,从构架送出到运回大概需要15天。除此之外,人工检测要对构架焊缝进行脱漆,随后用磁粉探伤,探伤过后再补漆,整个作业耗时耗力。
据介绍,北京地铁公司与合作单位联合研发的“移动式构架焊缝检测机器人”即将“上岗”。这款探伤机器人目前已经在北京地铁房山线完成调试,投用后将大幅节省电动列车检修周期,提升生产效率。
这款探伤机器人采用多通道电涡流传感、三维视觉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控制协作等技术,不需要对构架焊缝进行脱漆等预处理,就可以自动实现构架焊缝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