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民联提108项施政报告建议 聚焦通关安居
中评社香港9月9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将于10月发表《施政报告》,经民联核心成员及友好8日下午与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会面,提交《施政报告》建议书。建议书以“迎新格局共谋发展同开新篇”为主题,提出四大主轴、十二大范畴合共108项建议,其中重点提出,特区政府应该尽快制订复常通关路线图,挽留企业和人才,加快疫后复苏;同时,聚焦房屋、安居问题,提出要善用郊野公园边陲地加快建屋。
经民联一行成员与李家超会面后会见传媒,介绍建议书具体内容。参与特首会面的包括经民联监事会主席林建岳博士,主席卢伟国议员,副主席林健锋议员、梁美芬议员、刘业强议员、吴永嘉议员,青委会主席陆瀚民议员,成员陈祖恒议员,以及经民联友好龙汉标议员。
据悉,建议书提出四大主轴、十二大范畴,共108 项建议。四大主轴包括:第一,联通内外,推动疫后复苏,切实保持和巩固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地位和优势,尽快恢复商贸活动,支援企业,振兴经济。第二,破解香港房屋困局,通过全方位善用土地,加强建屋能力,大幅增加公屋供应,让市民有安居之所,同时加大对基层市民支援,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第三,解决青年的“四业问题”,支援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香港培养更多青年人才。第四,全面增加香港发展动能,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巩固香港优势产业,开拓新兴产业,推动“再工业化”、创科和智慧城市,为经济注入动力。
同时,经民联认为,房屋和土地问题仍然是香港短中期面对的主要挑战,因此特别研究撰写了一份《善用土地加快建屋》报告,连同《施政报告》建议书一并提交给特首,就如何善用土地、提速建屋提出八大专项建议,以突破本港房屋难题。
经民联认为,为当前最重要是多管齐下全力拓地,同时善用土地资源、优化发展程序、加强建造能力,从而缩短公屋轮候时间。在加快兴建公屋的问题上,建议树立两大目标:一是设法改善未来10 年公营房屋供应“头轻尾重”格局,争取短期内加快公屋供应;二是力争5 年内公营房屋建屋量满足《长策》目标一半,增加至15万个单位。
在具体措施上,经民联提出八大建议:一、善用成本及位置优势,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发展湿地缓冲区,突破“发展禁区”,更积极改划绿化地带建屋;二、推动大规模公屋重建计划,尽用地积比建屋,并在原邨兴建接收屋邨,以原区安置模式推进重建,加快进度;三、在收地上将现时赔偿金额增加五成,从而加快收购土地作资助房屋发展之用;四、增加新界地积比,与九龙看齐,务求地尽其用,兴建最多单位;五、优化土地发展程序,集中简省收地、换地程序,完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发展北部都会区,应秉持“两条腿走路”理念;六、争取中央支持香港提速兴建公屋,保障“组装合成”建筑法的预制组件稳定供应;七、推出“发展商参建居屋及公屋计划”,让本地发展商助力加快建屋进度;八、尽快开展龙鼓滩及马料水填海计划,积极探讨在维港以外其他地方近岸填海。
林建岳在会上表示,经民联促请特区政府尽快制订复常通关路线图,挽留企业和人才,加快疫后复苏。
通关方面,林建岳表示,为推动疫后复苏,经民联建议当局进一步放宽抵港人士完成3日酒店检疫后的安排,容许持“黄码”人士进入企业对消费者的会议及展览场地,举办更多旗舰会议展览,同时设立“商务旅客资助计划”,向境外买家和参展商赠送机票和高铁车票,提供酒店房租等。建议政府系统化开展全年海外推广活动,以香港团队模式出访主要海外市场。经民联又建议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增加跨行业和跨区域合作,合办更多文化艺术盛事,并以“岭南文化”为题,引进商机和推广“岭南文化”走出去,推动文创产业化。
林健锋表示,期望特区政府制订通关路线图,逐步推进“0+7”的“零隔离”,取消入境前取得核酸检测结果的要求,加快香港与国际通关,挽留人才。与内地通关方面,经民联建议特区政府争取增加“健康驿站”及入境名额,恢复“点对点”免检疫通关。面对全球各地抢企业、抢人才,他建议政府要快狠准回应,以新思维推出更为吸引的方案,包括提供房屋、教育、税务优惠等,并成立由司长领导的一站式办公室,做好审批工作。
土地房屋方面,卢伟国表示,善用土地方面,经民联促请把郊野公园总面积1%、约443公顷的边陲地带划成住宅用地,检视绿化地带发展潜力,进一步发展湿地缓冲区,放宽地积比到2至3倍,并推动大型公屋重建计划,原区兴建接收屋邨。
刘业强表示,向政府提出了多项加快土地供应的建议,包括将祖堂地的收地补偿提高五成,吸引业权人向政府出让土地,同时尽快修例降低转售祖堂地的门槛,亦应该尽快检讨“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在公私营房屋比例及地积比等方面增加弹性,例如调整公私营比例至5:5或6:4,吸引发展商更踊跃参与。加快棕地发展方面,政府应制定明确的重置计划和提供合理赔偿,减少阻力和争议。此外,刘业强亦期望政府完善新界交通基建,包括降低或豁免5条新界隧道收费,以纾缓新界区市民往返市区的财政压力,长远研究全面不收费的可行性,并加快推展11号干线、屯门绕道等连接新界西北、东北和市区的道路建设。
人才政策方面,梁美芬表示,期望政府推出全面的人才政策,例如“在职金融从业员金融科技培训计划”1500个名额并不足够,应该恒常化和增加名额;设立专门行业例如航天等的“入门班”向青年人提供培训计划;在“一带一路”方面,政府可以考虑向有潜质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投入,从而吸引更多新兴行业、企业和人才来港发展。整体而言,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要更加积极主动。在国民教育方面,应该更全方位推展,订定专业行业人士或团体应该要对国情有一定认知。
中评社香港9月9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将于10月发表《施政报告》,经民联核心成员及友好8日下午与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会面,提交《施政报告》建议书。建议书以“迎新格局共谋发展同开新篇”为主题,提出四大主轴、十二大范畴合共108项建议,其中重点提出,特区政府应该尽快制订复常通关路线图,挽留企业和人才,加快疫后复苏;同时,聚焦房屋、安居问题,提出要善用郊野公园边陲地加快建屋。
经民联一行成员与李家超会面后会见传媒,介绍建议书具体内容。参与特首会面的包括经民联监事会主席林建岳博士,主席卢伟国议员,副主席林健锋议员、梁美芬议员、刘业强议员、吴永嘉议员,青委会主席陆瀚民议员,成员陈祖恒议员,以及经民联友好龙汉标议员。
据悉,建议书提出四大主轴、十二大范畴,共108 项建议。四大主轴包括:第一,联通内外,推动疫后复苏,切实保持和巩固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地位和优势,尽快恢复商贸活动,支援企业,振兴经济。第二,破解香港房屋困局,通过全方位善用土地,加强建屋能力,大幅增加公屋供应,让市民有安居之所,同时加大对基层市民支援,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第三,解决青年的“四业问题”,支援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香港培养更多青年人才。第四,全面增加香港发展动能,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巩固香港优势产业,开拓新兴产业,推动“再工业化”、创科和智慧城市,为经济注入动力。
同时,经民联认为,房屋和土地问题仍然是香港短中期面对的主要挑战,因此特别研究撰写了一份《善用土地加快建屋》报告,连同《施政报告》建议书一并提交给特首,就如何善用土地、提速建屋提出八大专项建议,以突破本港房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