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台湾青年黄帝陵寻根 感受血浓于水
中评社香港8月15日电(作者 欧阳春)寻根拜祖,慎终追远。甲辰(2024)年“两岸同胞黄帝陵祭祖典礼”8月12日上午在陕西黄陵县举行,新党代表团、文化参访团、教育参访团、基层小区参访团、青年参访交流团、神农大帝协进会参访团等12个台湾团队,以及陕西省、延安市相关负责人,黄陵县守陵儿女代表共300余人参加祭祖典礼。
新党青年代表林文皓与全体参祭嘉宾齐声恭读祭文,现场人员共同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整个祭祖典礼在古朴凝重的鼓乐告祭中进行。两岸共祭黄帝陵,凝聚起民族复兴力量。
坐落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陵”。“远方游子跪桥陵,眼泪苍茫暮霭轻”。千百年来,黄帝陵已成为无数华夏儿女寻根问祖之地,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作为炎黄子孙,台湾同胞一直保持着慎终追远祭拜黄帝陵的优良传统。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在台北市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自1951年起,改为每年清明节举行“中枢”与台湾省各界遥祭黄帝陵典礼。2009年4月3日,马英九在台北主持“中枢”遥祭黄帝陵仪式,后任内六度参加遥祭黄帝陵典礼。
黄帝陵不仅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开端,更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两岸共祭黄帝陵,激发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手足相亲的深厚情怀,是加强两岸同胞血亲联系的重要精神纽带。不管岛内局势如何发展,台湾同胞跨过海峡祭拜黄帝陵,从未间断过。民进党当局的数典忘祖无法阻挡台湾同胞祭拜黄帝。
海协会副会长马晓光在活动上受访表示,这次特别令他感动,他看到很多台湾年轻人,还有来自基层的乡亲一起祭拜轩辕黄帝,表达的是血浓于水、非常朴素的情感。两岸同胞本来就是骨肉兄弟,两岸青年人都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只要这种活动持续不断进行下去,两岸青年的心就会越拉越近。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日前发布今年1至6月台胞赴陆人次年增103.2%,这说明入夏以来,很多的台湾同胞到大陆参加各种交流、络绎于途,也说明“没有任何势力能把我们分开,能把我们隔断”。
本次活动以两岸青年为交流主体,以中华文化交流为主线,旨在全面推动陕台交流交往交融,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表达中华儿女慎终追远、传承文明之崇高感情,不断开创陕西对台工作新局面,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和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力量。
桥山公祭人文初祖,让人心潮澎湃,感受血浓于水。出席活动的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周锡玮说,我们就是炎黄子孙,不能忘本,更不能忘祖;两岸同胞都是一家人,如果多到大陆走走,就会发觉大陆百姓对台湾民众是非常友善的,两岸之间应该要多开放、多交流,不要再有敌意。
诚哉斯言!
中评社香港8月15日电(作者 欧阳春)寻根拜祖,慎终追远。甲辰(2024)年“两岸同胞黄帝陵祭祖典礼”8月12日上午在陕西黄陵县举行,新党代表团、文化参访团、教育参访团、基层小区参访团、青年参访交流团、神农大帝协进会参访团等12个台湾团队,以及陕西省、延安市相关负责人,黄陵县守陵儿女代表共300余人参加祭祖典礼。
新党青年代表林文皓与全体参祭嘉宾齐声恭读祭文,现场人员共同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整个祭祖典礼在古朴凝重的鼓乐告祭中进行。两岸共祭黄帝陵,凝聚起民族复兴力量。
坐落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陵”。“远方游子跪桥陵,眼泪苍茫暮霭轻”。千百年来,黄帝陵已成为无数华夏儿女寻根问祖之地,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作为炎黄子孙,台湾同胞一直保持着慎终追远祭拜黄帝陵的优良传统。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在台北市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自1951年起,改为每年清明节举行“中枢”与台湾省各界遥祭黄帝陵典礼。2009年4月3日,马英九在台北主持“中枢”遥祭黄帝陵仪式,后任内六度参加遥祭黄帝陵典礼。
黄帝陵不仅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开端,更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两岸共祭黄帝陵,激发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手足相亲的深厚情怀,是加强两岸同胞血亲联系的重要精神纽带。不管岛内局势如何发展,台湾同胞跨过海峡祭拜黄帝陵,从未间断过。民进党当局的数典忘祖无法阻挡台湾同胞祭拜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