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答中评:日对华认知有三大问题
第一,涉及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问题。有些人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中国模式”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国不是自由民主国家,认为中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外输出“中国模式”,担心中国对外积极进取会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日本在涉港、涉台,以及涉及新疆、西藏等问题上的种种言行,都是与制度和价值观问题的认识相联系的。
第二,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国家战略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加快了增强国防力量的步伐,日本民众对此持有疑虑。对于中国在周边海域的动态,日本民众表示不安,认为中国是要用实力来单方面改变现状,成为地区安全的严重威胁。舆论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印象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侵犯”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周边的领域。
第三,涉及到经济体制和经济利益的问题。一些民众认为中国市场经济是“假货”,认为中国口头上维护自由贸易秩序,实际上没有按规矩办。还认为中国的补贴政策等违反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非议较多,日本担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进行经济扩张。在疫情下,还出现了在华日本企业撤回国内或转移他国的动向,也值得关注。
针对上述日本民众中存在的政治、安全、经济三个层面的问题,为了提振中日两国的民意基础,汪鸿祥认为需要多方努力。第一,在政治领域增进互信。认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政治互信。必须凝聚共识,消除不信,增进互信。当下需要积极开展疫情下的外交,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在安全领域管控危机。为了防止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对立激化,必须保持冷静克制的态度,落实高层共识,强化对话机制。这几年关于安全的概念范围扩大到科技领域,还扩大到网路、太空和极地。制定实施新的安全对策成为重大课题。第三,在经济领域进一步扩大合作,在已有的经贸合作基础上,强化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医疗康养,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在已签订RCEP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申请加入CPTPP,扩大中日两国在区域经济方面的合作。
第一,涉及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问题。有些人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中国模式”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国不是自由民主国家,认为中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外输出“中国模式”,担心中国对外积极进取会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日本在涉港、涉台,以及涉及新疆、西藏等问题上的种种言行,都是与制度和价值观问题的认识相联系的。
第二,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国家战略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加快了增强国防力量的步伐,日本民众对此持有疑虑。对于中国在周边海域的动态,日本民众表示不安,认为中国是要用实力来单方面改变现状,成为地区安全的严重威胁。舆论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印象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侵犯”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周边的领域。
第三,涉及到经济体制和经济利益的问题。一些民众认为中国市场经济是“假货”,认为中国口头上维护自由贸易秩序,实际上没有按规矩办。还认为中国的补贴政策等违反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非议较多,日本担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进行经济扩张。在疫情下,还出现了在华日本企业撤回国内或转移他国的动向,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