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点滴行动尽显“爱国者治港”新形象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网评:点滴行动尽显“爱国者治港”新形象

  来源:大公报  作者:青 平

  第七届区议会运作半年来,470名区议员用点点滴滴的务实行动和贴地亲民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现出了“爱国者治港”的新气象新风貌。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对比。从今年1月1日上任至6月30日,全港470名区议员中有366名出席所有大会、委员会及小组会议,占比接近八成。剩下104名区议员中绝大多数也仅仅是缺席1次或2次。特别是大会,除北区及离岛区个别区议员缺席外,其余16区均百分百出席。而上一届区议会2020年出席情况,479名区议员中仅有153名出席所有大会、委员会及小组会议,占比只有三成。这一鲜明的数字对比,可以形象反映出新一届区议员履职尽责的崭新形象。

  马不停蹄为民服务。当下的香港,可以说处处都有区议员的身影。在推广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区议员挺膺担当;在处理如大雨、火灾、停电等地区突发情况中,区议员冲锋在前;在解决市民交通出行、垃圾处理、运动健身等急难愁盼问题中,区议员忙前忙后。前段时间,国家移民局发布公告,为港澳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国籍人员签发来往内地通行证,九龙城巴基斯坦裔区议员利哲宏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一天时间就协助300多位市民申请了通行证。可以说,通过区议员们的辛勤努力,广大香港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明显提升。

  推动地区良政善治重要帮手

  聚焦民生出谋献策。与上一届区议会高度政治化相比,重塑后的区议会,真正回归“咨询组织”和“非政权性质的区域组织”的定位。区议员讨论的不再是毫无实际意义、博人眼球的泛政治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议题、民生议题。区议员思考的都是如何让街巷更加乾净、出行更加便利、邻里更加和谐,关注的都是如何为市民谋实惠谋幸福。   例如,2024年全港18区以“日夜都缤纷”为主题组织活动,吸引游客、刺激消费,各区区议员根据本区不同特色和优势提出了符合本区实际的活动方案。新一届湾仔区全体区议员联合发起“街头社区会客室”活动,计划在未来4年中,每个月的首个星期六,都在湾仔闹市与市民接触,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并表达自己对社区的意见。香港市民吕烈强表示,在完善地区治理后,现今的区议会集中处理民生议题,我们小市民受惠。

  政府与市民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新一届区议会运作以来,特区政府官员与区议员的关系不再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而是坦诚沟通、和谐相处。特区政府的施政举措被真正传递到市民手中,广大市民的所思所想所需也原原本本地被传达到特区政府手中。可以说,区议员真正成为了特区政府推动地区良政善治的重要帮手。

  今年1月下旬,中西区某私人屋苑有单位发生火警。区议员杨开永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为约200多名疏散的居民提供帮助,并与民政事务处和警方保持紧密联系,将最新情况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居民,同时协助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为受灾居民提供灾后的各项支援工作。在这次突发的火灾事故中,区议员与特区政府反应迅速、携手合作、处置妥当,堪称区议员与特区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典范。

  携手其他地区力量提升地区治理效能。半年多来,区议员与地区民政事务专员,以及关爱队队员、“三会”成员并肩作战,共同服务市民、服务社区,形成了新时代地区治理的合力,充分展现出了以行政主导为核心的地区治理架构的制度优势。

  今年7月,黄大仙乐富广场水管渗漏,导致乐富邨部分楼宇及乐富广场食水供应一度中断。停水事件发生后,黄大仙地区的众多区议员与关爱队相互配合,协助安排水车到场、协助送水上楼及派发瓶装水,并留守至凌晨恢复食水供应,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受助街坊张婆婆表示,今次停水事件发生后,区议员、关爱队及时到现场处理,服务专业、热心,让人暖心。   近期,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新一届区议会运作超过半年,没有收过任何有关区议员的投诉,区议员的绩效指标全部进度理想。

  新一届区议员起步良好,实现了“开门红”。笔者相信,在接下来的任期里,广大区议员一定能把爱国爱港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好推动地区实现良政善治。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网评:点滴行动尽显“爱国者治港”新形象

  来源:大公报  作者:青 平

  第七届区议会运作半年来,470名区议员用点点滴滴的务实行动和贴地亲民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现出了“爱国者治港”的新气象新风貌。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对比。从今年1月1日上任至6月30日,全港470名区议员中有366名出席所有大会、委员会及小组会议,占比接近八成。剩下104名区议员中绝大多数也仅仅是缺席1次或2次。特别是大会,除北区及离岛区个别区议员缺席外,其余16区均百分百出席。而上一届区议会2020年出席情况,479名区议员中仅有153名出席所有大会、委员会及小组会议,占比只有三成。这一鲜明的数字对比,可以形象反映出新一届区议员履职尽责的崭新形象。

  马不停蹄为民服务。当下的香港,可以说处处都有区议员的身影。在推广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区议员挺膺担当;在处理如大雨、火灾、停电等地区突发情况中,区议员冲锋在前;在解决市民交通出行、垃圾处理、运动健身等急难愁盼问题中,区议员忙前忙后。前段时间,国家移民局发布公告,为港澳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国籍人员签发来往内地通行证,九龙城巴基斯坦裔区议员利哲宏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一天时间就协助300多位市民申请了通行证。可以说,通过区议员们的辛勤努力,广大香港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明显提升。

  推动地区良政善治重要帮手

  聚焦民生出谋献策。与上一届区议会高度政治化相比,重塑后的区议会,真正回归“咨询组织”和“非政权性质的区域组织”的定位。区议员讨论的不再是毫无实际意义、博人眼球的泛政治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议题、民生议题。区议员思考的都是如何让街巷更加乾净、出行更加便利、邻里更加和谐,关注的都是如何为市民谋实惠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