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70%央行储备管理人拟增持人民币

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及第四大支付货币。(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7月25日电/大公报报导,虽然美元在外汇储备中仍处主导地位,但不少国家开始探讨“去美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瑞银资产管理发布2024年全球储备管理人调查,发现未来一年,各国央行正计划进一步增加对欧元和人民币的头寸,70%的受访者正在投资或考虑投资人民币。长期(10年期)来看,受访者平均人民币目标配置占总储备的5%。

  瑞银资产管理近期举办第三十届全球储备管理人研讨会,汇聚全球40位央行储备管理人共同探讨全球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资产配置策略、货币管理等话题。该行调查结果显示,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主导地位仍在持续,受访者的平均美元持有份额为55%。4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央行货币多元配置仍将以美元为中心,但有26%的受访者认为配置将呈现美元、欧元、人民币多极化格局。

  目标人民币占总储备5%

  事实上,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及第七大储备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在全球11.49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储备占2.15%,仍有很大上升空间。调查结果亦反映,各国央行计划进一步增加对人民币的头寸,长远受访者平均人民币目标配置占总储备的5%。

  调查指出,外汇储备多元化趋势仍然在继续,54%的受访者表示,其现在的投资组合相比2023年前更为多元化。而在央行资产大类资格的问题上,42%的受访者选择了被动股票,22%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净增加其投资组合中的被动股票。   57%受访者拟增持绿债

  此外,全球绿色投资趋势正在加速。57%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增加对绿色债券的投资,42%的受访者最近考虑将可持续性作为除资本保值、流动性和回报以外的第四个储备管理目标。市场对更保守的固定收益市场兴趣浓厚,7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债券将在未来5年风险调整后表现最好,其次是发达市场股票和黄金。

  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方面,受访的储备管理人中,仅有13%认为全球仍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这一数位在2023年为56%,而66%的受访者认为软着陆是最有可能的情形。68%的受访者认为全球已经进入了高通胀时期,并认为较高的通胀将会持续更长时间。与2023年调查结果一致,各国央行仍认为地缘政治是最大风险点,87%的受访者再次将地缘政治冲突的进一步升级视为主要担忧,而2023年为75%。

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及第四大支付货币。(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7月25日电/大公报报导,虽然美元在外汇储备中仍处主导地位,但不少国家开始探讨“去美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瑞银资产管理发布2024年全球储备管理人调查,发现未来一年,各国央行正计划进一步增加对欧元和人民币的头寸,70%的受访者正在投资或考虑投资人民币。长期(10年期)来看,受访者平均人民币目标配置占总储备的5%。

  瑞银资产管理近期举办第三十届全球储备管理人研讨会,汇聚全球40位央行储备管理人共同探讨全球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资产配置策略、货币管理等话题。该行调查结果显示,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主导地位仍在持续,受访者的平均美元持有份额为55%。4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央行货币多元配置仍将以美元为中心,但有26%的受访者认为配置将呈现美元、欧元、人民币多极化格局。

  目标人民币占总储备5%

  事实上,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及第七大储备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在全球11.49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储备占2.15%,仍有很大上升空间。调查结果亦反映,各国央行计划进一步增加对人民币的头寸,长远受访者平均人民币目标配置占总储备的5%。

  调查指出,外汇储备多元化趋势仍然在继续,54%的受访者表示,其现在的投资组合相比2023年前更为多元化。而在央行资产大类资格的问题上,42%的受访者选择了被动股票,22%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净增加其投资组合中的被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