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优化支付场景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支付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严芳7月26日表示,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支付便利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群体可以灵活选择银行卡、现金、移动支付等多样化方式,在各类场景进行支付,支付便利性明显提升。
今年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着力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境外银行卡刷卡支付方面,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7月26日举行的“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媒体吹风会上瞭解到,目前,重点商户的外卡受理覆盖率大幅提高,受理环境显着改善。据统计,2024年6月,境外银行卡支付161万笔,金额29亿元,交易量较2月基本翻番。
移动支付方面,严芳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指导支付机构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扩大了“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的业务范围,优化业务流程,大幅提升交易限额,开展用户分层认证试点,改善使用体验。
数据显示,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大幅提高。2024年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同比增长4倍;交易9000多万笔,金额140多亿元,均同比增长7倍。2024年3月以来,“外卡内绑”移动支付业务规模月均环比增速约40%。
现金支付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张萌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网点现金提取工作,结合老年人存取现金的特点,提前做好服务安排;针对出租车司机、个体工商户等“找零难”问题,提供上门兑换、网点即来即兑等多种形式的“零钱包”服务;对零钞需求较大的医院、大型商超、交通枢纽等单位主动上门走访、登记需求、提供收款配款服务,已达59万余次。
“国家外汇局精准发力打好外币兑换服务‘组合拳’。”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副司长张玉青说,一是实现国内重要国际机场等入境“首站”兑换服务全覆盖,在全国74个国际机场布设各类兑换设施190个;二是优化夜间外币兑换体验;三是会同文旅部门和金融机构推动实现四星级以上酒店等重点文旅场所兑换服务全覆盖;四是丰富外币兑换币种,部分场所可兑换币种近5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