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金陵十三钗》香江首演
灯影幢幢,秦淮摇荡。一支倩影,生死引吭。伴随舞台缓缓下降,歌女们慷慨赴死的身影强烈冲击着现场观众的心弦。这是整场舞剧临近终了的一幕,排练厅里,郎昆端坐在观众席间,久久无言。“完成这部作品,是我的一个心结或说夙愿。”说完这句话,郎昆便匆匆下场,继续与舞者们打磨一个个细节。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在这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淫掠,超过30万国人不幸遇难。1997年12月,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出版英文版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引发轰动。7年后,受深度抑郁困扰的张纯如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知道张纯如的经历并看过她的著作后,我深受触动。从那时起,将这段历史搬上舞台,便成为我的一个心愿。”
“肢体和音乐是最美的语言”
作为对南京大屠杀中无数苦难故事的艺术化重现,《金陵十三钗》无疑是一部成功的悲剧力作。但相比于影视作品中痛彻心扉的台词、撕心裂肺的嚎啕,舞剧却完全没有这些表现手段。它所拥有的,只有舞者的肢体和精切的音乐。“在我看来,肢体和音乐合成了人类最美的语言。所以用舞剧来表现这样一个重大历史背景下的悲剧,会有它独到的感染力。”郎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