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白洁曦:不要台湾恐慌 避免孤注一掷
中评社华盛顿3月22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知名学者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认为,如果西方决策者夸大北京攻台风险,制造台湾恐慌,可能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当前关键是要减缓“行动-反行动”螺旋,美方支持台湾不应变成挑衅北京。各方必须避免制造他们所担心的“孤注一掷”局面。
康奈尔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教授白洁曦21日在《外交事务》网站发表题为“不要恐慌台湾”(Don’t Panic About Taiwan)的长文,指出对于中国大陆即将攻台的警告可能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列举了西方和亚洲某些分析人士炒作“北京将很快进攻台湾”的种种论调之后,白洁曦表示,这些担忧被夸大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中国领导人认为采取行动的窗口期正在关闭。这种担忧似乎更多地源于华盛顿对自身军事脆弱性的评估,而不是北京方面的风险回报考量。
白洁曦分析,从历史上看,中国领导人从未发动战争来转移人们对国内挑战的注意力,他们继续倾向于使用非冲突的措施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国内的问题缓和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民意倾向于支持政府的高调宣示,并表现出不会导致公开冲突的决心。多位美国政治学者已经通过历史实例看到这种趋势。
白洁曦指出,如果西方政策制定者夸大北京攻台的风险,他们可能会无意中创造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美国不应该担心北京会挑起一场外部危机来巩固国内的地位,也不应该假设北京在短期内感到有发动进攻的压力,而是应该专注于阻止或至少是减缓那种不断加剧紧张局势,并使危机更有可能发生的“行动-反行动”的螺旋。
她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停止加强台湾抵御能力,或美国在该地区的防御姿态不必多样化,但这确实意味着避免不必要的对抗,并确定华盛顿和北京可以采取的对等措施来降温。
白洁曦强调,美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艰巨而关键的任务是在威慑和挑衅之间找到平衡点。象征性地展示决心,无条件保卫台湾的承诺,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突增军事力量的承诺,可能会过于偏向于挑衅,无意中引发美国政策制定者试图阻止的冲突。
这篇文章重在分析北京并无通过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挑战注意力的逻辑,反驳西方一些人认为北京感觉正在失去窗口机会的论调,提示美国如果采取具有挑衅性的支持台湾行动,反而会刺激北京武统台湾的紧迫感。
白洁曦表示,几乎没有理由认为国内的挑战会诱使中国领导层发动战争。中国领导人并没有表现出内部不安可能促使他们对台发动攻击的迹象。恰恰相反,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风险和挑战,他们努力树立自信和耐心的形象。
她写道,有关北京方面正寻找机会为国内政治目的发动攻击的说法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因为它们暗示着美国的行动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考量无关,而阻止北京进行转移注意力的进攻的唯一方法是否认它在这种努力中获胜的能力。
兼任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白洁曦警告,即使中国领导人倾向于避免短期冲突,并相信中国的军事胜利的前景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如果中国领导人认为失去台湾的风险急剧增加,仍可能下令采取军事行动。这些挑战,包括美国支持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行动,或者暗示华盛顿可能即将恢复与台湾的正式联盟,都可能引发中国大陆的这种反应。
白洁曦表示,即便如此,北京有更低风险的方式来应对被视为挑衅的行为,包括可以在不升级为军事冲突的情况下提升其民族主义形象的言论和行动。他们还可能选择各种非战争的升级措施,以表明决心,并让台湾付出代价,包括军事、经济和外交努力,以挤压台湾,阻止它脱离大陆。这种行为不应被误认为是战争的准备。
白洁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22年重申,“和平统一”仍是其“第一选择”。目前,中国领导人仍在敦促解放军为可能发生的台湾战争做准备,使用武力夺取台湾岛仍将是最后的选择。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进攻做准备。
白洁曦强调,目前防止摊牌的最好办法是认识到,双方展示决心和以惩罚相威胁的努力不足以维持和平。各方都必须抵制可能变成自我实现预言的分析,并确保冲突的替代方案仍然可行。
为此,白洁曦建议,华盛顿应该向北京保证,它不打算推动台湾永久分离或正式从中国独立出去。美国官员和代表不应将台湾称为一个国家、盟友或战略资产,也不应试图在中国挑拨离间或鼓励政权更迭。这么做将激怒而不是威慑北京。华盛顿应该帮助台湾加强防御,但不应该表明美国的军事支持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可能会无意中造成北京窗口有限的印象。
最后白洁曦写道:北京、华盛顿和台北必须避免制造正是他们所担心的“孤注一掷”(do-or-die)的局面。
中评社华盛顿3月22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知名学者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认为,如果西方决策者夸大北京攻台风险,制造台湾恐慌,可能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当前关键是要减缓“行动-反行动”螺旋,美方支持台湾不应变成挑衅北京。各方必须避免制造他们所担心的“孤注一掷”局面。
康奈尔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教授白洁曦21日在《外交事务》网站发表题为“不要恐慌台湾”(Don’t Panic About Taiwan)的长文,指出对于中国大陆即将攻台的警告可能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列举了西方和亚洲某些分析人士炒作“北京将很快进攻台湾”的种种论调之后,白洁曦表示,这些担忧被夸大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中国领导人认为采取行动的窗口期正在关闭。这种担忧似乎更多地源于华盛顿对自身军事脆弱性的评估,而不是北京方面的风险回报考量。
白洁曦分析,从历史上看,中国领导人从未发动战争来转移人们对国内挑战的注意力,他们继续倾向于使用非冲突的措施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国内的问题缓和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民意倾向于支持政府的高调宣示,并表现出不会导致公开冲突的决心。多位美国政治学者已经通过历史实例看到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