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从抢票到“枪”票看美式民主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网评:从抢票到“枪”票看美式民主

  来源:大公报 作者:吴志斌

  7月13日下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出席竞选集会时遭遇枪击,在特勤人员保护下紧急疏散,其右耳有明显的血迹。事发后,一名涉案枪手被击毙,集会观众中至少1死2伤。竞选遇刺这一事件震惊美国内外,多国领导人纷纷表达愤慨,谴责政治暴力。特朗普随后发声称,“子弹打穿了我的右耳顶部”“流了很多血”。美国总统拜登公开表示,“很感激地听到特朗普安全而且情况良好,我为他和他的家人祈祷,为所有那些参加集会的人祈祷。”

  但令人不禁生疑的是,因这场动机可疑的“暗杀”,特朗普一张在美国国旗面前高举右臂大喊“战斗”,右耳血迹斑斑的照片在网络上疯狂流传,遂成为特朗普竞选的最新公关照。

  社会撕裂 政府治理无能

  近年来,美国总统大选失序加剧,“作秀”大于“做事”,虚言大于实干,两党对抗造成社会撕裂,已然成为了美国政府治理无能的丑恶现状。6月27日,特朗普与拜登举行了首场电视辩论。一位“罪行累累”的前总统和一位耄耋之年的现总统,谁能重新激发美国所承诺的民主与发展?而共和党在民意调查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两党以言辞辩论来“抢票”之际,特朗普遭遇枪击,又给我们带来关于美式民主什么样的反思呢?

  首先,笔者认为,特朗普竞选遇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它暴露出的是整个美国大选的潜藏矛盾和社会近年来的人心撕裂问题。对于熟悉美国历史的人而言,美国针对政治家的暗杀行为在1960年代达到了“高潮”,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肯尼迪兄弟(一位作为总统、一位作为总统候选人)先后被刺客的子弹击倒杀害;民权领袖美德加.艾维斯、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X也都在政治暴力中丧生。而究其根本,恰恰是因为当时美国不仅深陷战争的政治泥潭,国内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对抗撕裂,如今特朗普遇刺的事件,又何尝不是与当年类似,一枚子弹,再次刺穿了美式民主的虚假神话!   其次,媒体报导,作为几十年来美国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暴力事件,它发生在“距离美国大选不到4个月,该事件可能进一步加剧和复杂化本已激烈的大选,激化全美已然紧张的辩论”。许多共和党人公开指出,该事件将会巩固特朗普的支持者,激发他们出来投票的热情。威斯康星州众议员奥登表示,“特朗普在这次袭击中幸存下来,‘他刚刚已赢了选举’。”

  7月14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枪击事件可能会成为特朗普选情的‘助推器’,帮他巩固目前民调支持率相对拜登的领先地位。”以参选人的性命作为“赌注”,将暗杀作为公关的“筹码”,无视普通百姓的生命安全,试问在血腥和暴力之下所产生的所谓“民主和自由”,是正义的吗?

  曾几何时,美式民主的暴力风气在亚洲也引发了认知的“模仿”和“迷思”的崇拜。20年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争取连任的陈水扁与副手吕秀莲在台南市乘车游行拉票期间遭到“枪击”,陈水扁腹部中枪,吕秀莲膝盖受伤。而恰恰就因为这两颗子弹,原本选情落后的二人,最终以3万多票的些微优势当选。

  民众有安全感才是真正的民主

  再回望疫情以来美国的内政,美国国会因众议长的罢免,众议院陷入了三周之久的瘫痪,这使得两党在债务上限和联邦预算问题上陷入了漫长的扯皮和博弈过程。因2024财年拨款法案迟迟未获通过,美国政府两度面临关门。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枪支和偷渡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触痛美国民众神经的“老大难”问题,却一直无法解决。当民众要求加强枪支管制的声音此起彼伏,而美国国会却依旧无动于衷……试问美式民主到底是否具有自我纠错的机制?它到底代表着谁的民主?

  “民主”不仅仅是名词,更是一个动词。美式民主如今只剩下一堆华丽的说辞,却支撑不起一个人心和谐、治理有效的社会。而美式选举逐渐从作秀的抢票沦为血腥的“枪”票。暗杀的枪支选不出爱民利民的民主,一个健康的社会,是要让民主落实在民生的福祉,融入社会的有机发展,只有让民众有安全感、获得感、满足感生活的民主,才是真的好民主!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网评:从抢票到“枪”票看美式民主

  来源:大公报 作者:吴志斌

  7月13日下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出席竞选集会时遭遇枪击,在特勤人员保护下紧急疏散,其右耳有明显的血迹。事发后,一名涉案枪手被击毙,集会观众中至少1死2伤。竞选遇刺这一事件震惊美国内外,多国领导人纷纷表达愤慨,谴责政治暴力。特朗普随后发声称,“子弹打穿了我的右耳顶部”“流了很多血”。美国总统拜登公开表示,“很感激地听到特朗普安全而且情况良好,我为他和他的家人祈祷,为所有那些参加集会的人祈祷。”

  但令人不禁生疑的是,因这场动机可疑的“暗杀”,特朗普一张在美国国旗面前高举右臂大喊“战斗”,右耳血迹斑斑的照片在网络上疯狂流传,遂成为特朗普竞选的最新公关照。

  社会撕裂 政府治理无能

  近年来,美国总统大选失序加剧,“作秀”大于“做事”,虚言大于实干,两党对抗造成社会撕裂,已然成为了美国政府治理无能的丑恶现状。6月27日,特朗普与拜登举行了首场电视辩论。一位“罪行累累”的前总统和一位耄耋之年的现总统,谁能重新激发美国所承诺的民主与发展?而共和党在民意调查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两党以言辞辩论来“抢票”之际,特朗普遭遇枪击,又给我们带来关于美式民主什么样的反思呢?

  首先,笔者认为,特朗普竞选遇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它暴露出的是整个美国大选的潜藏矛盾和社会近年来的人心撕裂问题。对于熟悉美国历史的人而言,美国针对政治家的暗杀行为在1960年代达到了“高潮”,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肯尼迪兄弟(一位作为总统、一位作为总统候选人)先后被刺客的子弹击倒杀害;民权领袖美德加.艾维斯、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X也都在政治暴力中丧生。而究其根本,恰恰是因为当时美国不仅深陷战争的政治泥潭,国内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对抗撕裂,如今特朗普遇刺的事件,又何尝不是与当年类似,一枚子弹,再次刺穿了美式民主的虚假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