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故事:台州的“小微金改”做了什么?

7月12日,在位于浙江温岭的爱科赛智能科技公司,农行温岭支行工作人员开展金融问需服务。(图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电/据新华社报导,锚定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等共性难题,率先设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构建小法人银行“伙伴式”金融服务……多年来,作为我国“小微金改试验田”的浙江台州通过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格局和组织体系,在普惠金融领域开展深度探索,努力打响当地小微金融特色品牌。
  
  扎根实体:金融活水“滴灌”民营经济“百花园”
  
  时值盛夏,走进位于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的爱科赛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新厂址施工现场、传感器生产车间、技术研发中心,各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不久前,在温岭农行特色科技贷款支持下,这家科创企业拿到2000万元的贷款,迅速投入研发项目。企业负责人李峰平表示,目前正在冲刺阶段,一旦研发成功并投入量产,将有助于破解泵与电机产业传感器的技术短板。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活跃着91.44万家经营主体,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的99.6%以上。2015年12月,国务院确定台州市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当地以深化小微金融服务创新为主线,持续优化金融保障,提升营商环境。其中,以地方小法人银行为主力军的金融机构组织,探寻出一套“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
  
  “在台州,银企之间相伴相生、唇齿相依,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融汇银通(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邓姗表示。据介绍,台州辖内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400余家,22家地方法人银行不断创新微贷技术,形成“小法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两小”金融模式。
  
  8年多来,金融活水“滴灌”实体经济“百花园”,不断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从2015年末至2023年末,台州小微贷款户数由24万户增加到59.85万户;全市信用和保证贷款占比由40%增加到59.73%;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从1.58%下降到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