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汇智库发布施政报告建议 聚焦港青发展

明汇智库举行《施政报告青年政策建议》新闻发布会(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8月26日电(记者陆文煜)8月25日,明汇智库举行《施政报告青年政策建议》(下称《建议》)新闻发布会,就青年安居、科创人才和青年发展三大议题提出多项建议。《建议》涵盖协助解决青年“置业难”,吸引全球科创人才、打造香港成为国际科创中心,优化不同的大湾区青年发展计划、提升项目素质三大部分,以期新一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强化现实观照,全面协助香港青年解决“四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鼓励香港青年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明汇智库副总监谢晓虹表示,习近平主席在7月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关心、关爱青年人,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新一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应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有关指示,努力帮助青年人解决“四业”(学业、就业、创业、置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她认为,青年“置业难”的实质,是青年难以实现“安居梦”,为此,建议应由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牵头,成立跨部门的协助青年安居专责小组,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重点多管齐下,重新构建青年安居新模式。

  谢晓虹建议,第一,将青年宿舍作为解决青年安居阶梯的第一步,加快兴建青年宿舍速度并增加青年宿舍的数量。建议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牵头,成立跨部门统筹小组,就青年宿舍的落成及运行,订立3年目标,尽快完成其余6个青年宿舍项目,使青年宿舍的宿位投入至34000个。同时可将青年宿舍按青年的行业、专业、背景或目标进行相应分配,例如分成金融、科创、文化等大类,力图让住宿青年不单在青年宿舍居住,同时发掘新的发展可能性,并促进不同专业界别人士的合同协作,让青年宿舍也成为人才互通交流的大本营。

明汇智库副总监谢晓虹(中评社 陆文煜摄) 

  第二,在居屋计划中增设青年分配额。就大多数青年的经济状况而言,现有的居屋计划最适合收入不高的青年家庭。建议在制定推出居屋计划时,抽出5-10%的单位,专供经过经济审查(即符合白表资格)的25岁至35岁青年家庭抽签。另外,还可以考虑加入曾居于青年宿舍作为优先条件,将青年宿舍纳入政府津贴房屋的阶梯中,相信此举可给予基层青年置业希望,进一步建立及完善一条针对25至35岁青年的新房屋流转阶梯。另外,在条件成熟时,政府还可以联同私人机构,共同研究如何协助青年家庭置业,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

  明汇智库项目主管黎达成表示,目前香港创科人才短缺,明显未能配合相关发展实现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引入海内外人才;另一方面,要协助传统行业打破发展壁垒,把香港打造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黎达成建议,第一,推动“千人创科”计划,参考英国今年6月宣布推出的“高潜力人才”计划新工作签证,向全球顶尖学府的毕业生招手,吸纳内地及海外的科技创从业员到香港工作。建议预留50亿元作为试验计划,设立1000个名额为海外人才为目标。在执行层面,政府可优化现时“研究人才库”,提供配对资助给予符合资格的数码港,科技园及创新科技署支援等创新企业,让香港科技企业能以人才配对方式,以聘请一位香港创科青年及一位国内/海外创科青年为模式,在吸引海外专才及培育本港创科人才之间取得平衡。针对人才发展方面,政府投资香港署更应积极牵头和组织人才网络,透过举办大型的创科人才就业展览,面向全球不同的顶尖学府创科毕业生,吸引他们来到香港。同时,亦能借此机会推广香港,讲好香港创科故事。

明汇智库项目主管黎达成(中评社 陆文煜摄) 

  第二,针对创科基金审批效率较低的问题,建议创新科技署建立破格思维,在平衡公众利益和善用公帑的条件下,透过增加秘书处人手及设立更多项目委员会评审,建立具有量化指标的高效运作机制,加快项目申请及批核。

  第三,创科发展应强化以行业需求为主导,参照政府较早前推出的“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在其他重点及高增值的行业推出计划,例如艺术文化、医疗产业等行业,资助传统企业参与创新工作,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明汇智库研究助理文曦浚介绍,就促进两地青年交流及认识大湾区方面,建议优化及扩大现有的各项大湾区青年发展计划,提升项目质素,资助更多的非政府机构为在内地就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到位的就业支援及培训服务。例如,可以为青年融入大湾区就业,提供资讯生活便利辅助服务、社会参与及社区服务等,协助港青解决就业初期的实际需要。此外,建议政府继续举办内地实习资助计划,参照原有青年发展基金的资助计划,提高项目资助额度,让有意前往内地实习的青年获得机会。同时,可以通过资助机构统筹,为参与实习计划的青年提供因防疫而产生的支援服务,包括隔离开支等,协助青年把握职业发展机遇,学习以及习惯融入大湾区的新常态。

  另外,建议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出新一轮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过去,政府一直资助有关机构,为在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创业支援及孵化服务。各界对计划的反应踊跃,证明了创业青年于大湾区发展的需求比预计较大。建议政府应检讨计划成效,并适时推出新一轮规模和资助力度更大的计划,有效地与内地创业资源有机结合,鼓励港青通过创业等多种方式,实实在在地投身大湾区的建设。

明汇智库研究助理文曦浚(中评社 陆文煜摄) 

明汇智库举行《施政报告青年政策建议》新闻发布会(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8月26日电(记者陆文煜)8月25日,明汇智库举行《施政报告青年政策建议》(下称《建议》)新闻发布会,就青年安居、科创人才和青年发展三大议题提出多项建议。《建议》涵盖协助解决青年“置业难”,吸引全球科创人才、打造香港成为国际科创中心,优化不同的大湾区青年发展计划、提升项目素质三大部分,以期新一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强化现实观照,全面协助香港青年解决“四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鼓励香港青年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明汇智库副总监谢晓虹表示,习近平主席在7月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关心、关爱青年人,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新一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应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有关指示,努力帮助青年人解决“四业”(学业、就业、创业、置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她认为,青年“置业难”的实质,是青年难以实现“安居梦”,为此,建议应由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牵头,成立跨部门的协助青年安居专责小组,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重点多管齐下,重新构建青年安居新模式。

  谢晓虹建议,第一,将青年宿舍作为解决青年安居阶梯的第一步,加快兴建青年宿舍速度并增加青年宿舍的数量。建议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牵头,成立跨部门统筹小组,就青年宿舍的落成及运行,订立3年目标,尽快完成其余6个青年宿舍项目,使青年宿舍的宿位投入至34000个。同时可将青年宿舍按青年的行业、专业、背景或目标进行相应分配,例如分成金融、科创、文化等大类,力图让住宿青年不单在青年宿舍居住,同时发掘新的发展可能性,并促进不同专业界别人士的合同协作,让青年宿舍也成为人才互通交流的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