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金庸热”推动香港文化走向国际
来源:大公报 作者:严刚
今年是中国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的百年诞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以笔为剑,为海内外读者书写出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他笔下的武侠人物不仅陪伴了无数国人,而且承载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凡有华人处,就有金庸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世界,不仅仅全方位深度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更在抒发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金庸先生爱国爱港的家国情怀,应该成为香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催化剂。
金庸武侠小说系列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度广度演绎了中国历史,特别是元明清历史。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文学创作,虽然与历史演绎有本质的不同,但同样离不开灿烂辉煌的古代中国文明史,正是在蜿蜒曲折的历史回廊中,才能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这些经过文学塑造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至于令读者产生真正生活在某朝某代的感觉。金庸先生文学创作的成功,恰恰是将其扎实的文学想像与文字描述功力建基于其厚重的中国历史功底之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金庸的文学成功完全得益于他对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触类旁通的深邃洞察。
“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
金庸武侠小说系列全方位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金庸小说中,从衣食住行、社会制度、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还原出一幅幅在大历史背景下人物的生活日常与社会风貌。不论是荒凉大漠、苍茫雪景,还是市井烟火、巍峨山河,一幅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海场景,精致地刻画出了一幅逼真的“清明上河图”。
金庸武侠小说是弘扬家国情怀的布道场,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不论是男欢女爱,还是民族争纷,或是私人世仇,抑或是武林争霸,其背后所蕴涵展现的都离不开国恨家仇,家国情怀,真正体现了儒家传统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金庸诞辰百周年之际,特区各界举办了包括金庸武侠人物雕塑展等在内的多项纪念活动,期望能够弘扬金庸先生的家国情怀,进一步深化香港特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新一代香港人心向祖国、心系祖国、心归祖国,人人都能够成为爱国爱港的中坚,成为助力强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侠之大者金庸正是以其铁笔着春秋,铁肩担道义的家国情怀,展现其爱国爱港的主流价值观。因此,纪念金庸并大力宣传弘扬金庸先生的家国情怀,就是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为此,当局应积极考虑因应金庸笔下武侠人物雕塑展,吸引大量金庸迷到中环和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观赏引发的新一轮“金庸热”,设立金庸文化博物馆,全面展示金庸武侠人物形象,及历朝历代服饰生活用品及文化习俗,让市民及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观摩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氛围,在置身中国历史文化中,加深对国家历史的认知、对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国民荣誉感。把金庸文化博物馆建成为香港独特文化走向全球的重要交流平台,推动香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
其次,将金庸武侠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列入中小学教材或指定阅读范本材料,通过阅读金庸作品,让香港新一代从中真切体会金庸先生的家国情怀,并通过金庸描述的苍凉悲壮的社会历史背景,瞭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并能够活用其笔下行侠仗义的故事,塑造青少年的匡扶正义的正向价值观,从而在积极人生中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塑造民族自强信念,强化国家荣辱观。
复次,举办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主体的金庸国际研讨会,从文化、历史、社会、民俗、民族、武学等多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庸学”香港品牌效应,向全球各国各地区宣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国家软实力。
广邀“武林高手”举办盛事
再次,举办全球“武林大会”及“擂台赛”,吸引各帮各派武林高手来港献艺,并使之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盛事,在传播中国传统武学的同时,能够提升香港作为“两制”特区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资助影视界重拍金庸武侠影视剧,推陈出新,启用新一代的新星,甚至改变改写重构金庸小说作品,为读者展现不一样的金庸,不一样的武林,不一样的形象,吸引更多的读者重温金庸,并且能够心驰神往地游历金庸生活工作过的香港,持续发酵金庸热。
曾经国破山河在的历史,曾经活灵活现的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曾经行侠仗义的江湖。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洗尽铅华、历久弥新,不仅仅成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标签,更成为独具香港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标签。金庸已经成为香港独特文化的符号与象征,金庸的家国情怀更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只要持续擦亮并打响金庸这块金字招牌,就能够成为香港人心回归里程中的爱国爱港灯塔。
来源:大公报 作者:严刚
今年是中国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的百年诞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以笔为剑,为海内外读者书写出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他笔下的武侠人物不仅陪伴了无数国人,而且承载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凡有华人处,就有金庸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世界,不仅仅全方位深度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更在抒发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金庸先生爱国爱港的家国情怀,应该成为香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催化剂。
金庸武侠小说系列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度广度演绎了中国历史,特别是元明清历史。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文学创作,虽然与历史演绎有本质的不同,但同样离不开灿烂辉煌的古代中国文明史,正是在蜿蜒曲折的历史回廊中,才能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这些经过文学塑造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至于令读者产生真正生活在某朝某代的感觉。金庸先生文学创作的成功,恰恰是将其扎实的文学想像与文字描述功力建基于其厚重的中国历史功底之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金庸的文学成功完全得益于他对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触类旁通的深邃洞察。
“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
金庸武侠小说系列全方位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金庸小说中,从衣食住行、社会制度、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还原出一幅幅在大历史背景下人物的生活日常与社会风貌。不论是荒凉大漠、苍茫雪景,还是市井烟火、巍峨山河,一幅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海场景,精致地刻画出了一幅逼真的“清明上河图”。
金庸武侠小说是弘扬家国情怀的布道场,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不论是男欢女爱,还是民族争纷,或是私人世仇,抑或是武林争霸,其背后所蕴涵展现的都离不开国恨家仇,家国情怀,真正体现了儒家传统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