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泽希齐扬当选伊朗总统 挑梁应对多重挑战
新华社报导,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不断扩大,中东安全局势持续升级。佩泽希齐扬上台后将在内政外交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振兴经济、突破制裁、缓解地区局势紧张造成的外部安全威胁将是他的三大要务。
临危挑梁
伊斯拉米6日在德黑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第二轮计票结果,佩泽希齐扬和另一名候选人、前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分别获得超过1638万张和1353万张选票。本轮投票率达到49.8%。此前举行的首轮投票的投票率约为40%。
此次总统选举原定于2025年举行,因总统莱希在5月19日直升机失事中遇难而提前进行。6月28日举行的首轮投票计票结果显示,得票率最高的两位候选人是佩泽希齐扬和贾利利,得票率分别为42%和38%。因得票均未过半,两人进入7月5日举行的第二轮投票。
有分析指出,西方制裁导致伊朗经济发展受阻,民众改善民生的呼声持续高涨。作为改革派的佩泽希齐扬主张改善国际关系、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其施政主张符合伊朗人民的关切和诉求,或许是他在此次大选中胜出的原因。
伊朗媒体评论员哈米德礼萨·古拉姆扎德表示,佩泽希齐扬认为2015年的伊核协议对于解除伊朗受到的制裁至关重要,主张恢复该协议,这获得了大量来自大城市中产阶级群体的支持。
此外,佩泽希齐扬有较为关键的少数民族支持者,还得到两位改革派前总统鲁哈尼、哈塔米及前外交部长扎里夫的支持。扎里夫线上线下全力为佩泽希齐扬造势,很大程度上团结了改革派支持者。
伊朗总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总统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可连任一届。在第二轮选举投票中,得票多的候选人获胜。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公布后必须得到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