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讲座:罗林谈俄乌冲突引发中东格局变化

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电(实习记者 许涵琳)8月10日晚,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环地中海研究院主办的云端讲堂“环地中海研究”系列讲座邀请到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就“俄乌冲突引发的中东格局变化”作主题学术报告。

  讲座开始,主持人陈岚向听众介绍了主讲人罗林。罗林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时担任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国别区域学学科带头人等职责。

  罗林首先引用了美国著名中东学家查尔斯弗里曼的文章,介绍了中东的种种乱象,并指出中东乱局根在美国。他认为,世界秩序面临巨大变革,单极世界正在衰落,新极点的形成将会影响中东地区的未来,并导致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新的世界秩序。

  俄乌冲突的爆发无疑对全球安全体系造成了冲击,也给中东各国带来了诸多影响。罗林认为,中东地区被夹在美国与俄罗斯的对峙之中,成为两个阵营冲突的次生舞台之一。随后,他从中东国家关注俄乌冲突的角度、阿拉伯世界对于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态度和俄乌冲突对中东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展开报告。

  中东国家关注俄乌冲突的角度

  罗林指出,从直接影响层面来看,中东国家与乌克兰在地理位置上相去甚远,直接利益并不多。俄乌危机主要会直接危及到中东地区的粮食安全,特别是黎巴嫩、埃及和以色列等严重依赖乌克兰粮食进口的国家。   从国际关系层面的间接影响来看,俄乌冲突会影响全球国际秩序体系,中东将接受到冲击,因此中东诸国对于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的关注,主要出于地缘政治。具体受到关注的重点有以下七点:第一,关注俄乌冲突的大国博弈与多极,世界秩序的重塑;第二,美国对盟友的安全关切和国际威胁;第三,关注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矛盾将如何影响中东地区的问题的解决;第四,关注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如将如何采取行动;第五,关注乌克兰危机产生的能源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第六,关注阿拉伯之春棱镜下的乌克兰战争;第七,关注乌克兰冲突产生了人道主义危机。

  罗林引用部分阿拉伯国家新闻和媒体评论文章,称“中东国家将这场危机描述为美国对俄罗斯问题的初步升级”。多数阿拉伯人仍然通过苏联在该区建立的旧联盟的视角来看待俄罗斯,认为这场冲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内部冲突。

  阿拉伯世界对于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态度

  罗林认为,综合分析来看,中东国家对俄乌冲突的反应特征如下:

  第一,普遍保持中立和观望态度立场。大部分中东国家普遍表示不参与制裁俄罗斯的行动。阿拉伯官员称,弃权是为了维持外交前景,我们不支持或反对,这就是一种立场,偏袒任何一方只会导致更多的暴力事件。

  在俄欧冲突持续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东家普遍在道义和政策层面对俄罗斯予以谴责,对乌克兰予以支持,但在战略层面,在乌俄罗斯与美国西方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是综合其地缘政治处境和国家实力的理性选择。   在经济合作方面,2021年俄国与埃及的贸易总额增长了10%,同时维持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共同领导欧佩克。严重依赖从俄乌进口粮食的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国认为在冲突中保持中立立场,是尽量减少对其粮食安全影响的最佳的方式。

  第二,谴责西方在难民问题上双重标准。俄乌冲突已经酿成了二战后欧洲最严重的难民,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已经打开国门应对这一问题。与此同时,中东政客和舆论不时与中东难民进行对比,这充分暴露了西方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体现出西方社会盛行的伊斯兰恐惧症,折射出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第三,乌克兰战争凸显了中东国家的内部分歧。尽管大部分中东国家的政治精英对美欧及乌克兰及俄罗斯的战队持谨慎态度,但非政府层面却显示出内部的分歧。地区的非政府势力,如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派系,黎巴嫩的珍珠党组织,也门的胡塞武装则态度完全相反,都发表声明支持俄罗斯对抗乌克兰,这也反映出各国政治、宗教、社会和国际问题的深度割裂。

  俄乌冲突对中东的影响

  第一,罗林引用阿拉伯杂志中的说法,认为中东从三穆联手转到三强联盟(即埃及、沙特、阿联酋之间的联盟),这是基于经济军事和政治利益的强人联盟,被称为促进稳定和制止混乱的联盟;沙、土两国领导人也借机巩固权力基础;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有望摆脱卡舒吉案件的困扰。

  第二,加速区域合作,从依赖美国向独立,一向多边外交独立外交转变。随着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干预逐渐淡化,中东各国正在寻求缓和局势,并积极开展自己的区域外交,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区域内主要国家,为了确保本国的安全和经济发展,首脑正在通过外外交改善和敌国的关系,沙特在应对也门内战时等方面需要区域及国内各国的协助,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第三,中东各国经济形势受到不同影响。2022年,中东经济虽然存在通货膨胀加剧导致经济下滑的风险,但由于新冠趋于稳定和油价上涨,以资源国为主的经济增长预计将超过21年。土耳其、黎巴嫩、埃及和其他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粮食的北非国家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

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电(实习记者 许涵琳)8月10日晚,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环地中海研究院主办的云端讲堂“环地中海研究”系列讲座邀请到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就“俄乌冲突引发的中东格局变化”作主题学术报告。

  讲座开始,主持人陈岚向听众介绍了主讲人罗林。罗林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时担任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国别区域学学科带头人等职责。

  罗林首先引用了美国著名中东学家查尔斯弗里曼的文章,介绍了中东的种种乱象,并指出中东乱局根在美国。他认为,世界秩序面临巨大变革,单极世界正在衰落,新极点的形成将会影响中东地区的未来,并导致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新的世界秩序。

  俄乌冲突的爆发无疑对全球安全体系造成了冲击,也给中东各国带来了诸多影响。罗林认为,中东地区被夹在美国与俄罗斯的对峙之中,成为两个阵营冲突的次生舞台之一。随后,他从中东国家关注俄乌冲突的角度、阿拉伯世界对于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态度和俄乌冲突对中东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展开报告。

  中东国家关注俄乌冲突的角度

  罗林指出,从直接影响层面来看,中东国家与乌克兰在地理位置上相去甚远,直接利益并不多。俄乌危机主要会直接危及到中东地区的粮食安全,特别是黎巴嫩、埃及和以色列等严重依赖乌克兰粮食进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