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尼铁路将造福于中尼两国

  中评社北京8月17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8月10日,在与尼泊尔外长卡德加会谈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宣布,中方将使用对尼援助款项支持中尼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年内派专家赴尼开展踏勘。

  中尼喜马拉雅跨境铁路计划开始于2016年,双方就其可能性和意向进行了接触。2017年5月,尼泊尔宣布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两国签署协议,宣布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就可能的跨境铁路进行合作。最新宣布的这条消息,不仅给出了相关工作的具体时间,还明确了该计划的前期资金来源,中尼铁路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高原国家尼泊尔陆路交通非常落后,全国仅有互不相连的铁路57公里,均为通往印度铁路网的低等级支线铁路。

  出于发展需要,这个饱受交通落后困扰的亚洲最贫困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发展铁路运输,尤其希望通过铁路和境外港口更方便地联通,从而打通这个内陆山国的出海口。

  2016年开始,中尼两国就该铁路建设进行接触,在尼泊尔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于2018年将这一跨境铁路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

  意向中的中尼铁路,南起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在中尼边境吉隆口岸入境后前往日喀则,并在那里与2014年8月通车的拉萨—日喀则铁路连接。

  跨境铁路修通后,尼泊尔出口货物可经由中尼铁路—拉日铁路和青藏铁路进入中国内地。其出口第三方的货物,也可以通过中国内地发达的物流网运往中国沿海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当然在川藏铁路建成通车后,中尼铁路从拉萨经川藏铁路前往成都,再从那里前往广西北部湾,那对尼泊尔来说将是最近的出海口。

  但由于喜马拉雅跨境铁路技术难度极大,投资成本高,加上尼泊尔政局不稳,而新冠疫情肆虐,尼泊尔也深受影响,致使中尼各项合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直至今年8月中尼外长在青岛会谈后中国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中,明确了中尼铁路建设的近期工作,这才使这一跨境铁路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尼铁路包括中国段和尼泊尔段,中国段是日喀则到吉隆口岸,其中在中国的路段占五分之四以上。日喀则距吉隆的直线距离仅为253公里,但由于地形所限,铁路只能走曲线,所以实际线路将长达540公里。而从中尼边境的吉隆县到加德满都的铁路,那一段线路不长,仅为121公里,技术难度也不是很大。

  因为地理特殊,中尼铁路的最高时速将不超过120公里,但尼泊尔国内的地质条件较好一些,在尼泊尔段时速可以达到160公里。这条线路的工期预计需要9年,投资约为300亿元。

  修建中尼铁路必须通过喜马拉雅山,因此需要修筑一条很长的隧道。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地形特殊,所以该隧道的修建难度会很大。但通过喜马拉雅山的隧道不会穿越珠峰,因为吉隆离珠峰很远。

  早在1973年,时任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应邀访华。在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国王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关系。毛主席回应说,中国将修建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最终会通到加德满都。战略家的眼光就是非同凡响,那时中国连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格尔木)都因资金匮乏而处于漫长的下马期,建设中尼铁路,对其时的铁道部而言根本是不可想像的,但毛泽东却想到了这步棋。在毛泽东主席的敦促下,停工长达十多年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才得以重新上马,但1978年再度下马,直到1984年才建成了一期工程。此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力推动下,2006年青藏铁路终于全线通车。如今距离毛泽东主席的上述表态已近半个世纪,日喀则至吉隆沿线的藏族居民和尼泊尔人民对这条铁路都望眼欲穿,尽快上马中尼铁路。这对推动中尼两国的经贸交往、促进藏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兑现国际承诺的重要表现。而且,日喀则至吉隆铁路基本上也是新藏铁路在西藏的一段区间,修建该铁路对完善西藏的铁路网意义非常重大。

  尼泊尔两个邻国分别是中国和印度,中尼两国计划修建该铁路,引发了印度的强烈不满,印度一直在强烈抵制该工程的上马,甚至连美国也插上一脚,诬陷该工程会使尼泊尔陷入所谓“债务陷阱”。但为了推动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尼泊尔不顾各种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坚持上马这一重大工程。

  去年12月通车的中老铁路对两国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所产生的强力推动作用已发挥锝淋漓尽致,相信即将上马的中尼铁路在建成通车后,也将使尼泊尔这个陆锁国极大受益。由于该铁路的尼泊尔段尚未开始踏勘,所以开工尚需时日,但中国段即日喀则至吉隆段应尽快开工,以便在该区间建成通车后随即开工尼泊尔段,促使中尼铁路早日建成,为造福西藏人民和尼泊尔人民做出贡献。   中评社北京8月17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8月10日,在与尼泊尔外长卡德加会谈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宣布,中方将使用对尼援助款项支持中尼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年内派专家赴尼开展踏勘。

  中尼喜马拉雅跨境铁路计划开始于2016年,双方就其可能性和意向进行了接触。2017年5月,尼泊尔宣布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两国签署协议,宣布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就可能的跨境铁路进行合作。最新宣布的这条消息,不仅给出了相关工作的具体时间,还明确了该计划的前期资金来源,中尼铁路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高原国家尼泊尔陆路交通非常落后,全国仅有互不相连的铁路57公里,均为通往印度铁路网的低等级支线铁路。

  出于发展需要,这个饱受交通落后困扰的亚洲最贫困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发展铁路运输,尤其希望通过铁路和境外港口更方便地联通,从而打通这个内陆山国的出海口。

  2016年开始,中尼两国就该铁路建设进行接触,在尼泊尔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于2018年将这一跨境铁路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

  意向中的中尼铁路,南起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在中尼边境吉隆口岸入境后前往日喀则,并在那里与2014年8月通车的拉萨—日喀则铁路连接。

  跨境铁路修通后,尼泊尔出口货物可经由中尼铁路—拉日铁路和青藏铁路进入中国内地。其出口第三方的货物,也可以通过中国内地发达的物流网运往中国沿海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当然在川藏铁路建成通车后,中尼铁路从拉萨经川藏铁路前往成都,再从那里前往广西北部湾,那对尼泊尔来说将是最近的出海口。

  但由于喜马拉雅跨境铁路技术难度极大,投资成本高,加上尼泊尔政局不稳,而新冠疫情肆虐,尼泊尔也深受影响,致使中尼各项合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直至今年8月中尼外长在青岛会谈后中国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中,明确了中尼铁路建设的近期工作,这才使这一跨境铁路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