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韩三十而立 不忘初心饮水思源

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接受韩国媒体的专访(网络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8月23日电(评论员 郭至君)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回顾过往,我们看到中韩两国迅速发展的经贸关系,愈加密切的人文往来,当然也随着国际格局的大变化和新冠疫情的长久不散,而看到了中韩两国之间多层面的误解矛盾乃至摩擦和冲突。然而正如老话所说,中韩是搬不走的邻居!中韩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我们以为,在走过风风雨雨的三十年之后,两国人民应以更智慧、更克制的方式去处理敏感纠纷,以更成熟、更健康的视角去瞭解彼此。我们认为,应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中韩关系不应过多受到中美战略竞争负面因素的影响。

  作为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韩国也同时是美国的盟友。在近几年越发激烈的中美战略竞争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关于“选边站”的议题从美国抛向韩国。而尹锡悦总统上台以来,在外交理念、印太经济框架、北约网路组织、晶片四方联盟等方面动作频频,大有“站队美国”之势,刻意强化了中韩关系中的不安因素,我们以为,加入多边主义的各类框架组织固然好,但前提是要对组织架构的意义看得透彻。美国遏制打压中国,与同盟国建立小圈子、小集团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主导的经济、高科技方面的“排华”组织更是不断冒出,在这样的压力下,尹锡悦总统所提倡的“价值观外交”似乎空洞无物,只是美国拜登政府所强调内容的翻版。如果韩方一味地选择加入美国排华的小圈子而无视中国的劝诫,甚至将这种劝诫过度理解为不尊重,这绝对不是为韩国自身国家利益考量的最优选择。

  “选边站”本身就是“零和游戏”,是冷战思维遗留的产物,是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应予以摒弃。王毅外长日前在青岛会见朴振外长时曾表示,应当坚持独立自主,不受外界干扰。我们此前就在社评中指出,中韩关系不是中美关系、美韩关系的附属品。韩美发展同盟关系是双方的事,中方不会干预。但同时,中国同韩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他国家也无权说三道四。中韩、中美关系是平等的外交关系,不能让中韩关系的发展始终笼罩在中美斗争氤氲之下。   第二,中韩应针对敏感安全问题建立“围栏机制”,防止局势恶化牵连其他。

  众所周知,2016年萨德系统的部署令中韩关系跌入低谷,但多年过去我们却看到近期两国仍然在“三不”承诺上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大有将萨德部署这个敏感事件的负面情绪连带到其他领域的风险。韩方一直表示萨德是保卫国家安全与主权的防御手段,但中方并不是在阻挠韩国不应该保卫自己国家,而是担心过度使用的溢出效应令中国安全利益受损,令东北亚安全再度氤氲密布。中方的意思,韩方应该准确理解。

  尹锡悦总统在谈到中韩关系时特别强调互相尊重四个字,我们以为,这其中自然包括尊重互相涉及安全的重大关切。我们认为,在中韩关系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向着新时代前行的关键时刻,两国应该针对这个曾经让两国关系进入“冰冻期”的敏感事件构筑切实可行的防御围栏机制,拟定边界和底线,充分保障萨德负面效应不会溢出,影响中韩彼此发展大局。就如两国外长青岛会晤时所表示的那样,“萨德”问题并不是韩中关系的全部,也不应成为全部。   第三,中韩两国之间的各层级各管道的交流极为重要,应对极端民粹主义加以疏导,防微杜渐。

  众所周知,中韩历史文化深度交融,现实交往密切,曾有一度“韩流”和“汉风”交相辉映的鼎盛时期。但近几年来,我们发现两国民众在网路上的“口水战”增多,一些饮食、服饰、运动、文化方面的互不理解很容易在极端民粹主义的推手下上纲上线,极大地影响着两国关系和国民对彼此国家的观感。长此以往,两国青少年对彼此的瞭解会越来越少,而年轻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如果不想中韩关系在未来形同陌路甚至交恶,现在就应该“对症下药”。

  我们此前也说过,中韩关系是多面体,国际关系不能被极端民粹绑架。不幸的是,我们看到两国人文交流中一些很小的问题被人为放大,而不瞭解事件原委、只接收到片面资讯的民众往往会因此对对方国家产生偏见和敌意。对此,我们认为两国政府、媒体应该在人文交流宣传方面更加理性务实,不做极端民粹主义和极端爱国主义的推手,要知道,儒家文化、汉字以及佛教已经将中韩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国引导影响舆论的人士应该自觉站在更高格局,消除隔阂,促进友谊。

  总的来说,新时代的中韩关系面临的课题很多,但两国间的智者也有很多。我们相信,在建交三十周年之际,期待两国关系友好向前发展的人士能够不忘初心,饮水思源,登高望远,推动两国关系继续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接受韩国媒体的专访(网络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8月23日电(评论员 郭至君)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回顾过往,我们看到中韩两国迅速发展的经贸关系,愈加密切的人文往来,当然也随着国际格局的大变化和新冠疫情的长久不散,而看到了中韩两国之间多层面的误解矛盾乃至摩擦和冲突。然而正如老话所说,中韩是搬不走的邻居!中韩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我们以为,在走过风风雨雨的三十年之后,两国人民应以更智慧、更克制的方式去处理敏感纠纷,以更成熟、更健康的视角去瞭解彼此。我们认为,应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中韩关系不应过多受到中美战略竞争负面因素的影响。

  作为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韩国也同时是美国的盟友。在近几年越发激烈的中美战略竞争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关于“选边站”的议题从美国抛向韩国。而尹锡悦总统上台以来,在外交理念、印太经济框架、北约网路组织、晶片四方联盟等方面动作频频,大有“站队美国”之势,刻意强化了中韩关系中的不安因素,我们以为,加入多边主义的各类框架组织固然好,但前提是要对组织架构的意义看得透彻。美国遏制打压中国,与同盟国建立小圈子、小集团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主导的经济、高科技方面的“排华”组织更是不断冒出,在这样的压力下,尹锡悦总统所提倡的“价值观外交”似乎空洞无物,只是美国拜登政府所强调内容的翻版。如果韩方一味地选择加入美国排华的小圈子而无视中国的劝诫,甚至将这种劝诫过度理解为不尊重,这绝对不是为韩国自身国家利益考量的最优选择。

  “选边站”本身就是“零和游戏”,是冷战思维遗留的产物,是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应予以摒弃。王毅外长日前在青岛会见朴振外长时曾表示,应当坚持独立自主,不受外界干扰。我们此前就在社评中指出,中韩关系不是中美关系、美韩关系的附属品。韩美发展同盟关系是双方的事,中方不会干预。但同时,中国同韩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他国家也无权说三道四。中韩、中美关系是平等的外交关系,不能让中韩关系的发展始终笼罩在中美斗争氤氲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