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郁答中评:报告释放两岸重启交流积极信号
中评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陆文煜)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及涉台内容时强调,要坚定反“独”促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对中评社记者表示,政府报告中涉台内容总体篇幅不长但意涵深刻,其中阐明了大陆会推进落实两岸同胞同等待遇的系列政策,两岸同胞在交流中的和平红利不会被政治上的紧张局势所干扰,给台湾同胞释放了政策信息,表明重启交流后两岸会迎来新的交流热潮。
总体方略发挥对台工作的政策指导性
谢郁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篇幅不长,但两次提到了“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一表述。第一次提到,阐明了过去五年来对台工作取得的进展,是在贯彻总体方略的指导下开展的。第二次提到,阐明了新的一年依然要坚持总体方略,这突出了总体方略在目前推进国家统一的过程中的战略性、政策性以及具体对台工作的指导性。
总体方略于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被首次提出,2022年8月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对其展开具体表述,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纳入其中。谢郁认为,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总体方略在对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政策指导性,在今年篇幅不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更进一步凸显它的重要性。
谢郁介绍,总体方略的内涵非常丰富,包含了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的政策主张和理念。总体方略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建立在当前中国政府准确把握两岸关系的最新变化、准确判断当前台海形势面临的内外挑战基础之上,二是建立在对自1979年以来形成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继续、丰富与发展之上。既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谢郁表示,去年工作报告提到“两个坚决”,一个坚决是反对“台独”分裂,一个是反对外部干涉势力,完整提到了目前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面临的两大挑战。今年的表述是坚定地反“独”促统,在“反独”同时突出了促统的任务,表明虽然当前面诸多风险和挑战,但推进统一进程,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矢志不移的目标。
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心灵契合两岸经济交流是客观需求
报告中提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和“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谢郁对此表示,在两岸交流中,文化始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以后,两岸交流不断面临各种各样的阻力。近年这些阻力主要来自政治方面,例如台湾当局各种修法,外部干涉势力也让两岸关系越发紧张,因此这几年的两岸交流在规模和深度上都持续呈现下行趋势。特别是疫情三年,对两岸交流是雪上加霜。
谢郁指出,如今疫情结束,两岸交流的重启势在必行。当两岸政治关系比较紧张时,文化交流的润滑作用和人文力量就凸显出来了。在两岸交流中,文化更容易引起共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牵引作用。
谢郁认为,在两岸关系紧张时,需要想办法对抗情绪上升。通过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有利于化解敌意,消除隔阂,增进共识,有效地拉近心灵契合。两岸交流重启后,势必有一个逐步推进、由易到难的过程,适宜从文化交流这一敏感度较低的渠道入手。
谢郁指出,两岸的经济交流是两岸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三年疫情使两岸经济交流受阻,民间自下而上地孕育了较多希望通过交流来促进合作、给两岸经济注入活力的社会需求。恢复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是当务之急,在紧张的政治形势下,报告强调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顺应了两岸民意,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对于“完善和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这一表述,谢郁认为,大陆会延续自十八大以来对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推进,特别是在建构两岸同胞同等待遇的系列政策方面,大陆对台湾同胞福祉的关注和照顾,给予两岸同胞在交流中的和平红利,不会被政治上的紧张局势所干扰。
“无论台海形势有多紧张,大陆都会持续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两岸各项交流开展,以确保台湾同胞的福祉和两岸交流所积累的成果不被逆转、抵消,大陆还会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两岸同胞分享交流红利,会完善现实中台湾同胞所需的各项交流制度。”谢郁举例,如尽快恢复更多的两岸直航航点,为两岸人员往来创造便利,尽快为台湾同胞在大陆求职、求学、投资和生活提供更多方便,进一步落实并完善两岸同胞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一点,释放了一个积极政策信息信号,在疫情之后,重启后的两岸会迎来新的交流热潮。
两岸同胞是同心协力的命运共同体
谢郁谈到,对于报告涉台内容最后“同心共创复兴伟业”中新增“同心”,更突出强调两岸同胞应是同心协力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复兴更应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景和福祉,是全体中华民族的,是两岸同胞共有的,大家都应该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红利的分享者。
(后方支援实习记者:李京格)
中评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陆文煜)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及涉台内容时强调,要坚定反“独”促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对中评社记者表示,政府报告中涉台内容总体篇幅不长但意涵深刻,其中阐明了大陆会推进落实两岸同胞同等待遇的系列政策,两岸同胞在交流中的和平红利不会被政治上的紧张局势所干扰,给台湾同胞释放了政策信息,表明重启交流后两岸会迎来新的交流热潮。
总体方略发挥对台工作的政策指导性
谢郁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体篇幅不长,但两次提到了“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一表述。第一次提到,阐明了过去五年来对台工作取得的进展,是在贯彻总体方略的指导下开展的。第二次提到,阐明了新的一年依然要坚持总体方略,这突出了总体方略在目前推进国家统一的过程中的战略性、政策性以及具体对台工作的指导性。
总体方略于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被首次提出,2022年8月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对其展开具体表述,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纳入其中。谢郁认为,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总体方略在对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政策指导性,在今年篇幅不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更进一步凸显它的重要性。
谢郁介绍,总体方略的内涵非常丰富,包含了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的政策主张和理念。总体方略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建立在当前中国政府准确把握两岸关系的最新变化、准确判断当前台海形势面临的内外挑战基础之上,二是建立在对自1979年以来形成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继续、丰富与发展之上。既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