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环语中评:报告涉港释放三方面政策信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环(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8日电(记者 卢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环在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的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维护香港的宪制秩序;报告同时释放了三方面的政策信号:基本方针不变;依法治港治澳;支持港澳发展。

  突出强调中央全面管治权

  谈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港部分,李环表示,今年是开启新一届政府的一年,所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不仅回顾了本届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还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用来论述港澳问题的笔墨比前几年要多。今年的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维护香港的宪制秩序。

  李环说,过去的五年,尤其是2019年以来,香港经历了“修例风波”、国安法落地、完善选举制度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尤其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和选举制度的完善,对香港今后“一国两制”的实践影响深远。正是由于中央政府依法有效行使了全面管治权,才能从中央层面制定香港国安法,并列入附件三直接在香港实施,而完善选举制度则确立了爱国者治港的原则,确保了香港的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香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今后,中央涉港工作的重点仍将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依法管治好香港,维护好香港的宪制秩序,确保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李环指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是一个新的提法。不过,这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报告、文件中,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指出,“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实际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句话与二十大中的表述是一致的。

  李环说,维护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是中央政府的职责,也是特区政府的职责。报告没有提“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并不代表中央政府不这样做。实际上,支持特区政府依据宪法和基本法施政,本身就是对香港宪制秩序的维护。“只不过,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比较具体,而维护宪制秩序的内涵更为丰富。”   特区政府施政重点要转移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报告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强调“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李环分析指出,发展是一个社会的首要任务。经济不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是一个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论述也是政府工作报告涉港澳部分一贯强调的,前些年会视情增加“推动民主、促进和谐”之类,但对经济民生的关注一直是中央政府依法治港治澳的重点工作之一。

  李环表示,近年,香港社会经历动荡和疫情困扰,澳门经济同样受到疫情冲击,现在社会复常,正逐步走出疫情阴影,所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迫切。党的二十大报告曾用整段论述了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延续这一论述。

  李环认为,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基本完成之后,特区政府施政的重点要转移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来,要在不断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合理分配蛋糕,彰显公平正义,让更多人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也是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由之路。下一步,中央政府会继续通过不断提升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地位,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切实有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没有停止

  李环认为,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大湾区建设在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取得一定成绩。虽然近年世界遭遇全球化逆流和新冠肺炎疫情,大国博弈竞争面突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没有停止,探索大湾区引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没有停止。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过去几年中,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整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在“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一章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科技创新、交通网络建设、机制规则对接和青少年交流等具体议题展开。2021年9月,中央先后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琴澳一体化发展,也为前海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设定时间表。

  二是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虽然近年香港出现社会风波,疫情也影响了粤港澳三地的人员流动,但交通网络的基础建设仍持续推进,为大湾区物流、人流、乃至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筑牢根基。如地面交通方面,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分别自2018年9月、10月开通;空港方面,香港第三条跑道于2022年7月启用;口岸方面,2020年8月,深港间第七个陆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2021年9月,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开通等。

  三是不断拓展体制机制“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的特点,在有利于三地各自发挥所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妥善解决。如三地有不同的专业资格认证,为方便业界人士在大湾区的流动,内地已在建筑工程、医疗、教育、律师、会计、旅游等多个重点领域实现对港澳职业资格的认可或作出便利安排等。

  四是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大湾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安居乐业,近年有诸多惠及民众的政策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求学、就业、创业。由于香港、澳门地域狭小的特点,目前大湾区的一些政策更偏重吸引港澳的人员、资源向珠三角九市流动,未来各类资源将会在偏好基础上实现双向流动、优化配置。   工作报告释放三方面政策信号

  李环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港澳部分释放了三方面的政策信号。

  一是基本方针不变。继续强调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这一方针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是符合香港和澳门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将长期坚持“一国两制”这个好制度。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以前的提法,即全面准确、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这与长期坚持的内涵是一致的,要长期坚持下去,必然要求全面准确地理解,继而坚定不移地贯彻。如果偏离的正确的轨道,自然也难以长期坚持下去。

  二是依法治港治澳。香港、澳门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依法治港治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的“法”是宪法和基本法。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的宪制秩序,坚持按照宪法和基本法行事,就是维护香港的宪制秩序。实践证明,只有在坚持宪法和基本法基础上,才能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把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到实处。

  三是支持港澳发展。这同样是中央政府一贯的政策,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断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越性和香港、澳门自身固有的优势,建设好两个特别行政区,确保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这既是中央政府的希望,也是特区政府及香港普通市民的心声。

  李环强调,香港现在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但新阶段有新阶段的挑战,也有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相信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爱国者们的集体智慧,香港一定可以在特区政府施政团队带领下,在新阶段新征程中有新作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环(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8日电(记者 卢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环在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的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维护香港的宪制秩序;报告同时释放了三方面的政策信号:基本方针不变;依法治港治澳;支持港澳发展。

  突出强调中央全面管治权

  谈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港部分,李环表示,今年是开启新一届政府的一年,所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不仅回顾了本届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还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用来论述港澳问题的笔墨比前几年要多。今年的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维护香港的宪制秩序。

  李环说,过去的五年,尤其是2019年以来,香港经历了“修例风波”、国安法落地、完善选举制度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尤其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和选举制度的完善,对香港今后“一国两制”的实践影响深远。正是由于中央政府依法有效行使了全面管治权,才能从中央层面制定香港国安法,并列入附件三直接在香港实施,而完善选举制度则确立了爱国者治港的原则,确保了香港的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香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今后,中央涉港工作的重点仍将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依法管治好香港,维护好香港的宪制秩序,确保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李环指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是一个新的提法。不过,这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报告、文件中,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指出,“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实际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句话与二十大中的表述是一致的。

  李环说,维护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是中央政府的职责,也是特区政府的职责。报告没有提“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并不代表中央政府不这样做。实际上,支持特区政府依据宪法和基本法施政,本身就是对香港宪制秩序的维护。“只不过,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比较具体,而维护宪制秩序的内涵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