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洛神赋图》的相遇
传说中的女神中,还有一位绝色女子,她是水中的仙女洛神。洛神相传为伏羲之女,在洛水中溺亡,化为水神。洛神如何模样,没人见过。但是因为一篇文学名作,洛神翩翩而降,成了天下无双的美人。这篇名作,是曹植的《洛神赋》。在文学作品中,写女性之美,曹植的《洛神赋》可谓登峰造极,超越了宋玉的《神女赋》。《洛神赋》是一篇幻想作品,是一个梦,一段神话,也是一首绮丽凄美的长诗。曹植在幻想中遇见洛神,为她的绝美姿色和风韵倾倒,从此相思绵绵,梦牵魂绕。人神之恋,只能是擦肩而过,永无结局。
少年时代,第一次读《洛神赋》,惊异于文中描写洛神美貌的华美文字。洛神长什么模样?曹植这样写:“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些汉字的组合,产生神奇的效果。一个幻想中出现的仙女,被瑰丽绮美的文字化成了声色灵动的具体形象,从她的表情神态、身姿肢体,到裙裾衣饰,甚至是身上散发出的兰蕙幽香,都呼之欲出。
文字描绘的美,给人提供了想象的天地。也许,不同的读者,想象中的女神形象并不一样。但是文字可以转化成图画,画家可以用线条和色彩,用画面把文字描绘的美画出来、固定下来,这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曹植离世一百多年后,有一位伟大的画家,把《洛神赋》画成一幅绮丽多彩的长卷,洛神复活在画家的笔下。这位画家,是东晋的顾恺之。顾恺之画《洛神赋图》,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原作已经亡佚。世人能看到的《洛神赋图》,都是后世画家的临摹。
我曾四次看到《洛神赋图》,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看到《洛神赋图》,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那是宋人的摹本,是近千年前的绢本长卷,褐色的画面上布满岁月的烟尘。但谛视之下,画中的人物情景还是清晰可见。洛神是长卷的主角,她一次次出现在画面中,演绎着曹植《洛神赋》中无望的人神之爱。洛神从天外飞来,伴随她的是龙雁祥云,是奇花异草,是群仙翩跹。画家用柔软飘逸的线条,细致地勾勒出洛神的形象,画出她深情惆怅的表情。这样的线条,被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曹植也是长卷的主角,他和洛神遥遥相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画中的曹植,是被随从簇拥的王公贵族。他的目光,和周围人的视线不一致,始终专注地凝视着洛神。曹植在画中的形象沉稳端庄,却让人感觉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