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促重症药加快纳入药物名册

  中评社北京5月26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香港药物太贵!越来越多港人北上求医买药,有病人哭诉拖着虚弱的身躯,仍要长途跋涉前往内地求医买药,只因“病人无得拣!”

  《大公报》于本月14日已率先报导癌病及罕见药费昂贵,病人盼团购内地药。报导刊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病人团体联同立法会议员昨举行研讨会,讨论本港重症病人北上求医买药的问题,与出席的医院管理局代表讨论优化香港的药物采购制度,并探讨香港与内地医疗服务融合的可能性,期望为病人提供更多合规、安全、有效及可负担的药物。

  “有些药贵到近10万一个月,好多家庭负担不起,北上可以有更平的药便是唯一的出路。”患有末期肺癌的病人郭智麟表示,香港和内地的药价是“差天共地”,他以肺癌药价为例,香港每月收费为3.6万元,而内地每月收费为5000元,香港药价高出7.2倍。他续指有部分病人“痛到入骨,连坐着都痛”,仍因无法负担药价,而前往内地接受治疗过程痛苦,希望特区政府提供适当的协助及跟进。

  研讨会探讨优化采购制度

  曾患重病的跨境癌症病人陪诊义工邓宝莲指出,部分药物未纳入关爱基金和撒玛利亚基金药物资助,即使现有加快简化药物审批流程的“1+”机制,惟对病人的经济负担能力未有显着改善,当她说到病人北上求医买药的辛酸,更一度哽咽地说:“病人无得拣”。

  病人团体同路人同盟主席陈伟杰建议,政府可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推行试药计划,名额越多,数据越多,入药则越快,“药物除了加快注册,亦要加快加入药物名册内。”陈伟杰又指对于重症病人而言,加快入药物名册才能为他们带来希望。

  “就算在医管局,我食的药都要45000元。”肺癌病人关注组召集人吴乐文表示,自己作为肺癌病人,十分关注政府在药物制度的新方向。他期望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就自费药物有新进展,希望帮助有需要的中产阶层。

  前香港药学会会长邝耀深提到,癌症正在迈向一个慢性病的发展,这意味着癌症病人的经济负担会越来越重。现时除了已纳入药物名册的药物可获补贴外,其他病人需自付医药费。邝耀深认为“1+”新药审批机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