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石门古战场 串起牡丹社抗日历史
中评社屏东5月23日电(记者 蒋继平)“石门古战场”是台湾牡丹社事件发生地点,位于屏东县牡丹乡境内,许多留下的历史遗迹。走一趟牡丹乡,石门古战场看当时的战场,漫步纪念公园怀念奋勇御敌的牡丹社头目aruqu父子像,爱与和平纪念碑感受后代疗伤的印记,牡丹社事件故事馆用科技重现当年日军与原住民的冲突过程。一趟走下来,可领略百余年前原住民先人据天险奋勇御敌的故事。
沿199号县道进入牡丹乡,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壮丽的石门峡,两山相对的石门天险,排湾语称为“macacukes”,有相互支撑之意,另引申出抵御外侮之意涵。石门古战场,山势巍峨,地形险要,由北侧的石门山及南侧的五重溪山夹峙而成的断崖绝壁,状似门户,故称为石门。这里就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原住民对抗日军入侵的古战场,写下台湾近代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西元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出兵台湾,与台湾原住民发生激烈的战争,排湾族人据石门天险以枪枝、石块抵御日军的攻势,就是发生在“石门古战场”这里。
当时,牡丹社头目Aruqu父子等多名原住民战士在“石门之役”中奋战而亡。数日后,日军开始另一波强大的攻击,兵分三路进攻牡丹社及高士佛社,放火焚烧屋舍,原住民遁入山林间展开游击战,日军士兵因水土不服开始病倒,遂与原住民商谈停战,结束双方的争战。
为了纪念台湾近代史上重要的牡丹社事件,缅怀当年英勇奋战的族人,石门古战场旁设立占地12公顷的纪念公园,漫步园区内,随着历史故事墙、牡丹社头目aruqu父子像、爱与和平纪念碑,可以深刻感受整个事件的始末。
另外,牡丹水库园区也有一栋“牡丹社事件故事馆”,为屏东县政府与牡丹乡公所透过“牡丹社事件再造历史场域计划”设立而成。其采用最先进的AR科技,虚拟实境导览,重返1874年牡丹社事件,馆内透过影音、互动游戏、故事墙、地理模型和旧器具等形式,展现当年日军与原住民的冲突过程。
1871年11月,琉球宫古岛之岛民69名自福州返回宫古岛途中,于台湾琅乔之东部八瑶湾遭遇飓风,造成3名溺死,余66名船民则登岸保命。其众人登陆后,发生之际遇,据载为遭到当地“牡丹社”原住民袭击,遇难者54名,均葬于今石门附近。事后日本于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3千余人,共乘5艘军船,自长崎驶往台湾,于台湾恒春琅乔湾登陆,在石门一地与牡丹社、高士滑社原住民激战,原住民不敌,死伤惨烈,史称“牡丹社事件”。
牡丹乡位于屏东县东南部,中央山脉南端东侧,东临太平洋,东南与满州乡相接,南为车城乡,西与北邻狮子乡,东北与台东县达仁乡邻接。全乡海拔高度约在500公尺以下,地形以丘陵为主。截至2023年底,牡丹乡户数约2千户,人口约4.8千人,居民则以排湾族为主,少部份为阿美族。
中评社屏东5月23日电(记者 蒋继平)“石门古战场”是台湾牡丹社事件发生地点,位于屏东县牡丹乡境内,许多留下的历史遗迹。走一趟牡丹乡,石门古战场看当时的战场,漫步纪念公园怀念奋勇御敌的牡丹社头目aruqu父子像,爱与和平纪念碑感受后代疗伤的印记,牡丹社事件故事馆用科技重现当年日军与原住民的冲突过程。一趟走下来,可领略百余年前原住民先人据天险奋勇御敌的故事。
沿199号县道进入牡丹乡,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壮丽的石门峡,两山相对的石门天险,排湾语称为“macacukes”,有相互支撑之意,另引申出抵御外侮之意涵。石门古战场,山势巍峨,地形险要,由北侧的石门山及南侧的五重溪山夹峙而成的断崖绝壁,状似门户,故称为石门。这里就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原住民对抗日军入侵的古战场,写下台湾近代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西元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出兵台湾,与台湾原住民发生激烈的战争,排湾族人据石门天险以枪枝、石块抵御日军的攻势,就是发生在“石门古战场”这里。
当时,牡丹社头目Aruqu父子等多名原住民战士在“石门之役”中奋战而亡。数日后,日军开始另一波强大的攻击,兵分三路进攻牡丹社及高士佛社,放火焚烧屋舍,原住民遁入山林间展开游击战,日军士兵因水土不服开始病倒,遂与原住民商谈停战,结束双方的争战。
为了纪念台湾近代史上重要的牡丹社事件,缅怀当年英勇奋战的族人,石门古战场旁设立占地12公顷的纪念公园,漫步园区内,随着历史故事墙、牡丹社头目aruqu父子像、爱与和平纪念碑,可以深刻感受整个事件的始末。